□晨报特派世博记者 李芹 周凯
8:00
回访中山女高
早上8点,台北中山区长安东路2段141号中山女高。虽然还是暑假,但因为次日就是学校的迎新活动,中山女高校园里到处都是忙碌的学生。而8月1日刚从老校长黄郁宜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杨世瑞,也在为迎新做着最后的准备。
今年4月6日,韩正市长曾到中山女高推介上海世博会,“盛情邀请你们到上海,你们来了就是市长的客人……”今年7月,部分中山女高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沪台学生 “走进世博千人夏令营”。而当韩正出现在当天的开营仪式上时,中山女高学生黎仪萱在跟随全场欢呼尖叫之余,还不忘对身边的记者喊出了“还是那么帅! ”
因此此次踏访台北,晨报记者没有理由不回访一下中山女高。
回忆观博:
敲了很多章买了很多海宝
“我是高一敬班的刘信愔,我是高一简班的何虹臻……”当坐在记者面前的5位女生一一介绍完后,首先引起记者兴趣的便是敬班、简班如何划分。
“仁义礼智、忠孝国爱、和平诚信、敬业乐群、简洁敏慧、公正勤廉。”5位女生互相使了个眼色,大声地背诵起她们的分班法则。原来和上海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予以分班类似,台湾的学校都会用与学校文化内涵挂钩的词汇来分班,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些班级名号也会变动。
虽然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5位女生都是刚参观完上海世博会的幸运儿。“她们一回来就跟我说上海多漂亮,世博会多好看,搞得我很是妒忌和郁闷。”说话的是中山女高的萧维玲秘书。
20多年前,萧维玲曾是中山女高的一名学生,因为对母校的热爱与留恋,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学校且一呆就是20多年。“学校刚进的一批实习教师中,不少也都是中山女高毕业的。”
萧维玲说,中山女高的班际活动非常多,“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养成了很深厚的感情,也因为对母校的留恋,很多女生在若干年后重新回到了学校,当起了教师。”
谈起这次世博之行,5位女生的脸上都透露着兴奋和骄傲,不仅因为在那么多学生中,她们幸运地获得了这次机会。
高一简班的何虹臻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因此到上海对她来说是“熟门熟路”。不过和这么多同学一起参观上海世博会,对何虹臻来说依然是“难忘的记忆”。
一头利落短发的刘信愔将主要精力锁定在了联合馆,因为联合馆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五大洲的风情,同时可以敲到最多的章。不过对刘信愔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布满青花瓷的江西馆和船造型的福建馆。
何岱璇和熊佑庭最爱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不仅买了好多小饰品、小挂件送人,自己还带了个大海宝回台湾。而排了4个小时队才得以进入日本馆一看究竟的黄姿容,是大家眼中的幸运儿……
学业压力:
高一一年要考6次试
“学业压力也大啊,因为我们的目标都不是普通大学,差不多大家都希望能上台大。”当被问及学业时,何岱璇说。
上月来沪观博期间,何岱璇是和进才中学的同学一起参观世博会的。参观之余,两地学生的交流也会自然而然地比较起相互的学业压力。
何虹臻则介绍说,一个学期她们有三次考试,一个学年有六次考试。“等到升上高三,免不了要面临升大学的压力。”
除了台大是台湾学生的首选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虑到国外深造,“我的目标就是扬名国际。”何虹臻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小野心。而一旁的萧维玲也对她赞赏有加,“秘书等着你给中山女高扬名。”
萧维玲说,中山女高学生的感情之好在女校中享有盛名,“在校期间,很多学姐就会担任学妹的指导,帮助学妹更快地融入女高生活,而这份学姐与学妹的情谊在毕业后也不会切断,由此便衍生出‘家族’一说。”“那些已经上大学的甚至已经工作的,会和比自己小一届甚至几届的学妹不定期的聚会,这种聚会就是她们所说的‘家族聚会’。”对于学生们融洽的感情,萧维玲甚为赞赏,“我最好的朋友也都源自于女中时代。”
台湾的学校也会分科,分别是文组和理组。而除了所谓的大学入学考试外,台湾学生还要面临学业测评考试。
和上海加试文科或者理科的清晰概念不同,台湾学生如果想考一些特殊高校,比如医科或者农科,会有一些指定必考的科目,比如生物等。所以台湾学生要想考入一个人人艳羡的知名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陆对台湾学业测评考试的认可,这两年,不少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高校就读。
校园活动:
能让校长变身自由女神
不过,可别以为台湾学生只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台湾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令记者印象十分深刻。
刘信愔所在的社团叫“传爱社”。这个旨在帮助他人的服务性社团,平日的活动内容就是助老、助残。在2009年那场“八八风灾”中,“传爱社”就曾到灾区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救援——陪伴灾区的孩子,给他们讲故事、照顾他们的生活。“帮助别人就是我们的核心,社团的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十分受教。”刘信愔说。
杨世瑞校长则介绍说,中山女高的所有社团都是学生自我经营,“只是每次活动前,都会根据学校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相关备案,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会给每位学生购买保险,让学生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去做她们喜欢做的事情。”
除了社团生活,中山女高还有两项校级运动——排球和有氧舞蹈。据介绍,中山女高每年都会举办校级的排队比赛和有氧舞蹈大赛。而为了抢夺学校仅有的几块排球场,有学生甚至会在早上6点就到学校占地方。
“本来这次去上海参观世博,学生们就想跳有氧舞蹈,后来考虑再三觉得场合比较正式,还是展现中山女高优雅的一面比较好。”萧维玲说,有氧舞蹈是中山女高所有学生都会跳的一种健身操,展现的是中山女高的活力。“每年的比赛中,为了吸引评审的注意,学生们会使出各种招数,一只黑袜、一只白袜的怪招也见怪不怪。”
能想像校长变身自由女神、平时严肃的班导师男扮女装穿蓬蓬裙吗?在中山女高每年的毕业典礼上,24位班导师和校长都会听凭学生摆布,来满足学生关于毕业典礼的创意。
何虹臻有幸参与了上一届毕筹会(毕业典礼筹备委员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个女孩还是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学姐们实在太有创意了,而老师们也十分配合,整个毕业典礼到后来就是催泪典礼。”
不少女生在这里第一次收到“小纸条”
18:00
踏访南阳补习街
提起台湾的学校生活,就不能不提一条著名的街——南阳补习一条街。在这条街上,但凡你想得到的补习科目,从还未入学的幼童到已经踏入社会的成人,都会觅得踪影。而其中最成气候的莫过于各类的学科补习班。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台湾的学校一个班中有9成以上的学生曾参加过南阳街的补习班。
此次陪同记者采访的李圣怡,10多年前是台北第一女子高中的学生。李圣怡说,自己那个年代,补习已经成为了台北学生的一种生活模式,“现在看起来,补习生活是我们最初踏入社会进行社交的起源。对于我们女中的学生来说,补习班可能是第一次收到‘小纸条’的地方。 ”
虽然是资优生的代表,但何虹臻依然定期参加补习班。“大家都在补习,不补就会落后啊。”何虹臻说,补习班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压力巨大,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其实都挺喜欢补习班的,因为很多朋友就是在补习班里交到的。
“补习班的有些老师很厉害,不仅教学有一套,关键还非常幽默,一些金牌讲师的课程都需要提早去抢座位号码牌才行的。 ”熊佑庭说。原来,补习班的很多金牌老师可能是名校的老师,但补习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打名校招牌来招生。于是这些金牌老师很可能都是用化名在补习班上课,因此吸引学生们纷至沓来的除了可见的学业效果外,个人魅力也十分重要。
傍晚6时许,当记者走进这个全长仅350米的狭窄街道时,映入眼帘的除了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灯箱招牌外,抬头所见之处就是密密麻麻的招生广告。
对于补习班来说,多少学生考进名校是最好的广告。于是,不少补习班的门檐下挂着满满当当的红纸,上面无一不是补习班某位学生以多少高分考入名校。
补习街上,穿校服的、穿便服的学生无一不是行色匆匆,或者手拿简餐一边吃一边赶路,或者是在补习班附近的小店稍作休息,等待补习课开始。
一位补习班的负责人介绍说,南阳街的补习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都是些针对性很强的英语培训班。之后,随着台北市民补习要求的不断变化,各种学科补习班,插大(指考大学),研究所(考研究生)以及各种社会培训开始陆续衍生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