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8名老兵30年后聚首上海看世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5日 07:08  东方早报
68名老兵30年后聚首上海看世博

在中国馆前,徐老伯(右)和战友合影。

  72岁老伯徐哲湘,年轻时曾是铁道兵,当年与战友们一起同甘共苦建设过成昆线、贵昆线、襄渝线和青藏线。但自从1979年大家各奔东西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8月15日,在徐老伯提前近半年的安排下,阔别30年的战友们从全国各地赶赴申城,68位老人在上海再一次相聚。

  “世博小组”筹备大半年

  徐老伯家住虹口区,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年轻时曾是铁道兵71师31团后勤部的助理员,主要搞物资调运,建设过成昆线、贵昆线、襄渝线和青藏线。在1976年至1979年间修筑了青藏线从西宁到格尔木的1000多公里铁路。“那时我30多岁,在格尔木期间风沙特别大,睡觉时都要戴两三层口罩,早上起来时被子上是一层灰,要水没水要电没电,条件十分艰苦,但越是艰苦,大家的心越紧,战友情越深。”

  “但大家各奔东西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平时只能靠电话保持联系。于是在今年春节时,一直想与战友团聚的愿望变成了一个想法,何不在世博期间邀请战友们来上海团聚呢?”徐老伯说,“于是我在接下来的几天一连给70多名战友打去了电话,有东北三省的,有四川的,有广东的,有江苏的……大家意愿强烈,均表示想来团聚,最终定在了8月15日相聚申城看世博。”

  徐老伯不仅自告奋勇挑起了联络各方的重担,还和上海的另外3名战友自发组成了世博小组,预订旅行团,购买世博门票,预订参观场馆,解决车和餐饮等问题。

  “今年2月份我就去宾馆预订了35个标准间,总共可以提供70个人入住。当时还用自己的退休金垫付了12000元的押金。另外还有两名战友也各自垫付了24000元和18600元的其他费用。为了让战友们吃得习惯,我和女婿两个人已经跑了十几家饭店了,我还帮战友们买了返程飞机票和铁路票。”徐老伯说。

  盼望着,相聚的日子终于来了。“8月15日早上8点,我就乘坐事先安排好的中巴出门迎接战友了,虹桥机场、两个火车站、两个汽车站,哪里有战友来了,我就赶到哪里去接,一直忙活到下午4点左右。”

  尽管劳累,但徐老伯乐此不疲,“大家能从全国各地赶来真的很不容易。70多岁的炊事班老班长,已经中风3次了,但还是执意由家属陪同赶来和大家相聚,我看了很感动。”

  7次进园设计线路

  第二天,68位老人从徐老伯安排好的宾馆出发,进入世博园后第一站就是中国馆。

  69岁的高息林老伯来自江苏丹阳市,曾是31团宣传部的新闻干事。谈到中国馆,高老伯表示之前已经去过一次,“那时去的心情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阔别30年的战友能在世博会这么一个特殊的时刻再次相聚,实在是太难得了,所以现在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徐老伯还当起了导游,为战友们设计了游园线路,“我已经第7次进世博园了,我把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推荐给了大家。第一天浦东园区主要看3个馆,中国馆是经典之作,泰国馆的4D电影非常逼真,城市之窗馆的真人表演也很精彩……”

  徐老伯的手机几乎每隔5分钟就接到战友打来的问询电话:“城市之窗的表演什么时候开始呀?”“下午2点半有一场,4点半也有一场。”记者看到,徐老伯还拖了一个拉杆箱。“里面装了七八个小凳子,都分给战友们了。”徐老伯喝了一口水,笑着表示,“现在讲话多了喉咙就痛,但大家难得过来,我作为东道主总想尽可能多的提供方便。”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