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唐盛南 65岁,家住徐汇区,退休摄影迷
“5月18日,我第三次去世博园,我看到很多热门场馆排队时间都超过了5个小时。很多老年人都想看世博,但是这样的辛苦程度老年人坚持不下来的。”5月8日至6月5日,65岁的唐盛南五次踏入世博园,萌发了拍“世博电影”的念头。如今,他的DVD袖珍影片已在10多家养老院“热映”。
28分钟浓缩12个馆
唐盛南老先生家住徐汇区康健街道茶花园小区,昨天,他告诉我们,自制的《不出家门,喜看世博》DVD袖珍影片,已制作完毕,并投入“播映”了。
这部DVD袖珍影片时长28分钟,是唐盛南老先生用录像和照片合成的,“但是照片也都能动,看起来就像录像一样。”影片对中国国家馆、西班牙馆、沙特馆、德国馆、丹麦馆、俄罗斯馆、泰国馆、英国馆等12个热门场馆都有展示,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地貌、风土人情。
“在这些场馆中,我最喜欢德国馆的技术含量、中国国家馆的大气,这几个场馆在影片中都得到了重点的展现。”唐盛南老先生另一个喜欢的场馆是沙特馆,“5月8日,是我第一次去看世博,那天就排队看了沙特馆,沙特馆效果非常好、很震撼,我在影片中放了3-4分钟。”
唐盛南老先生还说,选择热门场馆制作影片是因为老年人更希望看到那些很美的,但很难看到的展馆。
除了展馆,唐盛南还在影片中插入了音乐喷泉、世博轴的灯光秀,还有浦江的夜景。
“从影”50年
聊天中,唐盛南告诉我们,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是上海铁路局摄影家协会委员,而他的从影经历已经长达50年。
15岁开始学摄影的他,现在65岁了。在铁路新龙华火车站做货运工作的时候,他经常深入铁路沿线站、段,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还曾多次荣获上海铁路局、上海铁路分局的优秀摄影奖等。
2005年,唐盛南光荣退休,此时他又开始钻研新的技术——摄像,“其实摄像很简单,稍微学学就学会了。后期制作我学的时间相对更长,现在学了两年多了。”
而为了拍摄这部袖珍影片,他可谓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请教了一些摄影老法师,查阅了不少《世博知识》有关资料,先后5次赴世博园区采风,拍摄不少珍贵镜头……经过20天的后期制作,他筛选、剪辑、配音,将2个小时的录像资料和照片合成完毕,28分钟长的光碟出炉。
大热天骑车送光盘
制作完成后,大热天里,唐盛南骑着自行车去敬老院送影片光盘。“我有一个妹妹(住)在浦东一家敬老院,我去看妹妹的时候,发觉老人们不能去世博会都很难过。我去过五次世博会,看到在那里排队的老人也都很辛苦,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以上,老人吃不消。我的朋友家里的老人也有很多想看世博的。所以,我就想拍成电影给他们看。”
由于担心敬老院的DVD播放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唐盛南每次去敬老院还自带DVD播放器,曾当场在两家敬老院播放过他的片子。老人们都很喜欢他拍的片子,有一家敬老院在他离开之后,再次组织老人们在活动室里又播放了一次。
现在,他制作的影片已经免费赠送给徐汇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等10多家敬老院、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以及阳光学校等单位。迄今为止,该片已送出光碟180多盘,吸引了上千人的目光。
自掏千余元制作费
我们了解到,现在不包括世博门票,唐先生制作该片总共花费了1000多元,“我总共制作了200张光盘。购买200张刻录光盘花费400元,光盘包装盒100元,光盘刻录机230元,购买打印机彩色油墨400元左右。”这些钱全部来自他的退休工资。
唐先生说自己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在家,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我年纪大了,更新拍摄制作新的影片现在还不在我的考虑计划内,不过如果有养老院仍然需要片子,我还是可以免费提供。” 唐先生还说,他有一个在英国读书的外甥女,他还给外甥女寄过一张光碟,“国外留学生看了以后也很喜欢。”
“作为摄影爱好者,能为世博会尽一份力量,我觉得是一件十分光荣而有意义的事情,应力所能及地为世博会多作贡献。” 最后,唐先生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