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塑远东华尔街:谈到金融就要想到外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 07:46  东方早报

  “远东华尔街”,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对于上海外滩的赞美。绵延的江畔弧线,曾经汇聚了几百家金融机构,黄浦江畔鳞次栉比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就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证明。当海关大钟的指针转过了近一个世纪,曾经的远东第一、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也经历了无数的沧桑。

  在黄浦区正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中,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北起苏州河南岸,南至陆家浜路外马路,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未来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将受到世界的瞩目。 

  标志建筑要有“金融味”

  外白渡桥、海关大楼、黄浦公园的人民英雄纪念塔……这些建筑是几十年来上海外滩地区的标志。不久以前,一座新的地标出现在外滩,它就是全身红铜色的金融牛。 

  这头昂首蓄势待发的公牛,彰显着黄浦区打造外滩金融集聚带的自信与决心。“这次来上海,外滩带给我很多很多惊喜。”3年前曾经到过上海的北京游客张浩敏锐地捕捉到了外滩发生的许许多多变化,他很好奇外滩今后还会带来哪些亮点,“还会不会有类似金融牛这样的标志雕塑、标志建筑呢?” 

  张浩的疑问也是不少市民游客关心的问题。对此,黄浦区委书记王文涛“卖了个关子”。“我们并不追求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有多高、有多大,而是希望将整个外滩金融集聚带建成一个标志性区域。”王文涛说,这个标志性区域就意味着,大家讲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就会立即想到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 

  在最新展示的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中,外滩的历史沿革、建筑天际线,都成了下一步建设中必须率先衡量的重点。王文涛告诉记者,外滩的整体协调性将会是规划中首先考虑的因素。这意味着,无论是老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是今后南外滩地区的新大楼,都将做到新老建筑的和谐。 

  适合工作又适合生活

  黄浦区区长周伟希望,未来10年也就是到2020年,能实现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中所呈现的远景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规划的编制者之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曾对纽约曼哈顿等国际金融中心做分析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曼哈顿用地的总体构成是居住占30%、商业文娱占15%、办公占20%。

  根据对于外滩地区总体情况的分析,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总体用地结构初步预定为:居住占26%、商业文娱占24%、办公占33%。商业、商务、住宅完全可以在同一幢楼中垂直分布,形成一个既适合工作又适合生活的金融生态。

  当然,对老大楼的保护是外滩发展过程中绝对不容忽略的一点。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是老外滩保护性开发的方针。目前,外滩沿线的建筑功能依然在不断地作出调整,但外滩正在向着金融机构聚集的区域逐渐迈进,与此同时,这个区域中也包含着时尚、文化等多种功能。 

  阳光动迁将覆盖全区

  说到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就不得不引出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民生话题,那就是旧区改造。在外滩的规划发展中,旧区改造是必须涉及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作为上海最早城区之一的董家渡地区已被列入了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日程之中。 

  走进董家渡旧居民区,因众多搭建而“前凸后翘”的低矮房屋、弯曲且高低不平的地面、凌乱的天际线、横一道纵一道的晾衣竿……是这里的居民们数十年来惯常见到的景象。在这里,不少居民依然延续着一家人住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中。董家渡13、15号地块已经被列入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范方案。 

  现阶段,董家渡13A、15A地块的动迁工作已经完成,13B、15B地块动迁工作也已完成了动迁意愿征询。可能就在10年之后,这一地区将绿树环绕,成为黄浦江畔一片集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上海第一个阳光动迁基地便是黄浦区董家渡13A、15A地块。 

  黄浦区的阳光动迁政策遵循“五阳光动迁”的原则:首先是“阳光政策”,所有的政策公示给居民;二是“阳光操作”,每个环节,群众都可以查询得到;三是“阳光监督”,工作人员接受监督,动迁户也可以互相监督;四是“阳光心态”,尽快完成动迁应是动迁公司、居民群众和政府共同的目标;五是“阳光结果”,动迁结果张榜公示。 

  在今后的旧区改造进程中,阳光动迁的政策将会在整个区的范围内全面覆盖。 

  动迁将启动轮候制

  旧区改造将成为黄浦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黄浦区仍有二级以下旧里125万平方米,其中需要改造的二级以下旧里约100万平方米。 那么,这100万平方米的改造还需要多久完成?据预计,至少还需要两个五年规划。 

  哪些地区先启动,哪些地区后启动?对此,黄浦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方针。王文涛介绍:“首先,对于那些群众居住条件特别困难的、成片的旧里,我们会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 

  除了成片的旧里之外,黄浦区范围内还有50多块零星的旧区,无法同时进行改造,如何确定孰先孰后?黄浦区即将推出新措施——征询基础上的轮候制,即在改造前实行征询,听取居民意见,作为拆迁、改造的依据。“如果群众支持率非常高,并且方案通过的,那我们就先拆;如果方案暂时还通不过的,那我们可能轮候一下。” 王文涛透露,这项尝试预计在世博后就将推出。 

  同时,黄浦区的旧区改造工作将会按照动迁新政,结合“数砖头”、“保障托底”这些政策,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阳光动迁。 

  外滩实行“引流”未限流

  在外滩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是管理者们坚持的原则。王文涛透露,面对外滩今后的更大客流,管理者已经做好了预案,那就是希望在不限流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措施合理地疏散人流。

  “在4月30日当天,外滩的客流已经超过了100万人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并没有采取限流措施,而是采用了一种‘引流’的方法。”所谓“引流”,是指“南北分流”,通过把人流朝南北方向,特别是客流量并不算多的十六铺一带疏导;“东西封堵”,在马路上设置一些隔离,让人流不至于一下子涌入外滩滨江岸堤;“远端控制”,通过调节由近及远的主要路口达到远端控制人流的目的。 

  新外滩向公众开放以来,黄浦区不断地接到来自市民、游客、媒体所提出的建议。王文涛表示,大家提出的交通拥堵、饮料销售点少等,黄浦区都将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目前,我们能够想到的主要是实施不同车辆的分流,加强公安民警对秩序的引导。进一步呼吁市民,如果是直接过境的,尽量从不拥堵的外滩地下通道走,这样既快捷又方便。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游客的需求,在大客车的上下客问题上做一些调整,在出租车的扬招方面也会更加规范。此外,厕所、饮料销售点等都会做一些调整……我们相应增加了一些饮料的流动销售车。”王文涛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