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弯弯入浦江,闸北拥有四道湾”,这首民谣,也是苏州河闸北段被称为苏河湾的来历。
如何借鉴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开发的成功经验,挖掘苏河湾的历史建筑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寻求历史保护与功能再造的双赢,以此重塑闸北厚重的文化积淀形象?
闸北区土地规划管理局局长周伟良认为,当下的世博会为苏河湾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曾是民族工商业中心
苏州河流经闸北区境内共4.7公里,也就是在地图上所看到的苏州河流向呈S形的这一弯,闸北民间称之为“苏河湾”。
按照目前的规划图纸,苏河湾地区具体范围为南起苏州河,北至交通路、虬江路,东起罗浮路、武进路、河南北路,西至苏州河,总用地面积为3.19平方公里。不夜城市级商业中心、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铁路上海站均位于本地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河湾曾经是上海最繁华的工商业中心之一,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这里同时也是上海民族资本集聚地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有金城、中南、盐业、大陆、中国实业、浙江兴业等17幢银行仓库,历史上素有“黄金走廊”之称。
据了解,中国第一家华商机器缫丝厂——公和永丝厂、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家族的第一座工厂——福新面粉厂都开设在这里,也被誉为“华界工厂发源大本营”。
根据史料记载,苏河湾曾经货船云集,是沪上著名的米业北市场所在地,也是“沪北商业中心”,被称为当时沪上的“清明上河图”。
如位于北苏州河路470号的“中国第一商会”上海总商会会址;浙江北路191号是早先中国政府设在租界的“会审公廨”,也是中国第一个“西式衙门”;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吴昌硕的故居。
据统计,苏河湾沿岸拥有17处建造年代为上世纪初至上世纪30年代欧美风格的历史保护建筑,包括原中国银行等四行的仓库货栈,洋行之王怡和洋行的驻址,上海总商会与庄严的天后宫相望。
周伟良介绍,纳入规划的苏河湾有3.19平方公里,将打造沿岸的“黄金走廊”。
旧址遗迹纳入保护开发
吴昌硕故居位于山西北路457弄12号,门边有1985年8月24日颁布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子。记者敲开斑驳的木门,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告诉记者,已在这里租住多年,屋内共有十几户人家。
随后,记者来到北苏州河路470号,这家有着“中国第一商会”之称的上海总商会会址现今外围筑起围墙,正处于封闭状态。在大门口执勤的张师傅告诉记者,这里现在已经暂时封闭了,并准备对总商会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和翻新。
昔日,浙江北路191号是中国政府设立在租借的“会审公廨”,也是中国第一个“西式衙门”。保卫室的张先生向记者简单讲述了几十年间这里的变迁:1972年,上海医疗器械九厂在这里成立,厂内职工最多时近200名,工厂一直经营到2005年。
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庞先生表示,“目前正在进行修缮和开发,已纳入苏河湾整体开发的一部分。”
根据闸北区的苏河湾改造计划,再用2-3年时间,总投资约205亿元,全面完成苏河湾区域的旧区改造。
借鉴世博城市转型经验
在新一轮的苏河湾改造与开发中,闸北区将引申出新的开发理念。周伟良认为,除了历史底蕴丰厚外,随着上海举办世博会,苏河湾提升区位优势、谋求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临。
根据专家对苏州河沿岸历史建筑开发与河岸经济发展、老厂房老仓库与创意园区建设、名人故居等零星建筑保护与周边经济辐射、“后世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出谋划策,闸北在苏河湾改造与开发中,采取以“保护为主导”的策略。
同时,由于充分考虑了苏河湾的“历史底蕴”的背景,如旧址、遗迹和老建筑众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河滨历史老仓库、老厂房的风貌。
“因此,我们要坚持修旧如旧,整修老建筑使之恢复原貌,在此基础上规划新建筑的结构、风格,使新老建筑相协调、相统一、相辉映。”周伟良说,要挖掘内涵,充分发挥百年仓库、百年码头的文化历史资源优势,使苏河湾成为上海文化大都市的“文化之芯”。
但在这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造中,闸北将以民生为重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周伟良说,目前,苏河湾是上海危棚简屋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多数地块是成片未开发的二级以下旧里,很多居民在此已居住了几十年,住房条件差、生活环境差。要本着“百姓得实惠、发展得机会”的原则,把旧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
与以往“传统分散”的开发模式不同的是,此次闸北一举把规划建筑面积调整到600万平方米。
“前者容易出现‘一边高楼大厦,一边危棚简屋’的局面,但是如果没有住宅,也很容易造成‘这里的夜晚静悄悄’,倘若全是住宅则会使区域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周伟良说,“我们明确了要重点规划高端商务、办公等功能,把住宅比例控制在30%左右。”
周伟良认为,世博会上的城市实践案例带给了大家很多的启示。
从世博学习滨水城市改造
由于苏河湾累积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印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苏河湾是对于区相关职能部门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我们抓紧世博会将全球城市关于未来发展的成果和经验送到家门口的机会,加强学习,通过对世博园中滨水城市主题馆的学习,增加滨水旧区改造的经验和认识。”周伟良说。
其次,闸北区相关部门借智全球,向全球征集项目规划方案,有30多家境内外知名设计公司参与了竞标,5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并进行了公示。
周伟良认为,科学规划和开发苏河湾城市功能,就要在“总量平衡”原则下,形成“疏密相间”的布局。
一方面,城市布局既要有楼群林立,也要有绿地成片,这会比一样高低的火柴盒子、周边没有绿化好看多了;另一方面,要高度注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苏河湾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美丽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加上现代都市的功能,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此外,闸北区已与德国一公司合作,将在世博会上德国馆所展示的低碳技术应用于苏河湾的建设中。
“我们要把苏河湾打造成上海的新地标,既要保持与上海传统地标的区分度,实现‘是苏河湾,不是外滩’这一宏大概念,更要实现与传统地标同样的美誉度,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充满兴趣,都会过来看一看、走一走、瞧一瞧。这就是突出重点的意义,正是苏河湾这一亮点建设的带动,我们区的城区价值将再一次得到提升,城市建设也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周伟良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