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从远处跑来,自觉地将空瓶扔进垃圾箱。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陆一波
世博会开园至今,已有越来越多参观者认同并践行“文明观博”理念。
日前,受主办方委托,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出具了《上海世博会参观者“文明观博”认知度调查报告》。截至8月7日,本次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3413份。调查显示,89.5%的被访参观者知晓当前广泛开展的“文明观博”活动,90.6%的被访参观者非常认同“文明观博”实践对提升公众文明程度的作用,99%的参观者表示将在世博后积极实践文明观博理念。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名多次入园参观的上海社区居民,分享他们的观博经。这些居民的共同经验是——文明观博,始于足下、源自手中。
争当文明观博“第一人”
【人物】金杨三街坊居民 张柏钧
两次入园,参观了浦西大部分展馆及浦东大部分非热门展馆——次数不多,效率却颇高。张柏钧一直在社区学校为居民们讲授世博常识,对世博园区、世博展馆早已了然于胸。连4岁的小孙子也自豪不已:“奶奶是‘世博奶奶’,我是‘世博宝宝’。”
“每次入园参观,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张柏钧说,“每个人都要争当文明观博‘第一人’。”为何这么说?她解释道:正如“破窗理论”形容的那样,如果有人第一个不遵守文明观博礼仪,而又得不到及时制止,那么其他人就可能会纷纷效仿。反之,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文明观博“第一人”,那么就会从自己做起,共同遵守和维护文明秩序、文明礼仪。
一次,张柏钧和媳妇带着小孙子到浦西园区参观。在可口可乐馆前,媳妇带着孩子在绿色通道中排队,张柏钧则在排队区域外等候。这时,她看见一旁3个花坛中有不少果皮、纸屑、塑料袋等垃圾。“要不要捡呢?”“过会儿清洁人员会来清理的。”“捡一下,举手之劳。”一瞬间的犹豫过后,张柏钧马上弯下腰,将花坛内垃圾一一捡起,扔进了垃圾箱。这一情景被不远处排队区域执勤的“小白菜”看见了,当张柏钧跑去排队时,“小白菜”主动奖励了她一个世博徽章。
“世博会是个文明大课堂,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张柏钧说道。一次,她在台北案例馆前排队。眼看就要轮到他们这一批进馆了,馆方工作人员走到队伍前向大家致歉:“因接待预约贵宾团,请大家再等待15分钟。十分抱歉。”“没关系!”队伍中发出一致的声音。可张柏钧发现,排在队伍最前的一个小男孩突然拉下了脸。这时年轻的爸爸和工作人员打招呼后走出队伍,对着男孩大声说:“宝宝学会了耐心排队,爸爸给你照张相!”“原来,爸爸是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孩子呢!”心领神会的张柏钧马上呼应:“宝宝最棒!”大家纷纷为小男孩鼓掌……
入园前做份文明“攻略”
【人物】三林苑小区居民 沈如训
如何高效看馆要做“攻略”,文明观博也要做“攻略”。这是沈如训5次入园参观的心得体会。她还自编了一首打油诗:“管好一双手,垃圾不乱扔;管好一双脚,守序不插队;管好一张嘴,随地不吐痰。讲话要文明,脸上常带笑;人人讲礼仪,文明观世博。”
每次入园前,沈如训总会准备至少10个垃圾袋:排队、参观时不方便找垃圾箱,就把果皮纸屑等放进自备的垃圾袋。“多带些,不仅自己用,还能给别的参观者用。”一次,沈如训排队参观沙特馆。临近中午,队伍中的参观者纷纷拿出干粮点心等充饥。排在沈如训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吃完食品后,将油腻腻的包装纸随手扔在了地上。见状,沈如训马上拿出垃圾袋,笑着递给男孩父母。男孩父母一边不好意思地接过垃圾袋,一边马上将包装纸捡起。
除了垃圾袋,沈如训也会多带些社区发放的“世博攻略”手册。“排队等候时间长,看攻略书既可以了解世博展馆的知识,又可以解闷。”沈如训说,多带的攻略书,还可以送给其他排队的参观者,帮助他们减少等候的烦躁心情。
用心观展的游客最受欢迎
【人物】明丰花园居民 邵文英
进园10次、参观展馆150多个——邵文英对盛会可谓情有独钟。
“参观者的文明程度一次比一次提高。”在邵文英看来,如今,许多参观者已能做到“垃圾不乱扔、守序不插队”。但她同时发现,仍有一些参观者还没有真正学会看“门道”。一次,她进入匈牙利馆参观。看着展馆内外一根根“从天而降”的木套筒,许多参观者不明就里。一些参观者匆匆看过,敲章离馆。而邵文英则不然,找到工作人员细细询问:“木套筒代表什么意思?”“一共有几根?”工作人员热心地回答了她的所有问题,末了还不忘夸赞一番:“你是真正来看展览的!”
“世博会展示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要慢慢体会、细细品味,这样才会有收获。”邵文英说,为了世博会,她特意买了台新相机。每次参观,她都会把参观的展馆、展示物品和文字等拍摄下来,回家后在电脑中整理成文档,以便今后学习查阅。至今,邵文英已整理出了千余张世博照片。
在邵文英的世博护照上,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个小细节:护照首页,贴着一张便笺。邵文英将每个展馆所在的页码一一标注在便笺上。“这样做,敲章时一翻就能找到,既节约了敲章人员的时间,又节约了自己和其他排队人员的等候时间。”邵文英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