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蓬大侠在华生活28年 因世博会重返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08:00  新闻晨报
加蓬大侠在华生活28年 因世博会重返非洲

本扎 晨报世博记者 吴磊 现场图片

  □晨报世博记者 张毅

  他来自非洲加蓬;他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背景,却“跑”到了少林寺吃起粗茶淡饭;他在中国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经历了各种挫折却义无反顾。这些皆源于他儿时的梦想——到中国去学“飞”。

  本扎,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武林高手,更拥有演员、武术指导等多种身份和头衔。但正如他为了梦想执着地扎根中国一样,为了能搭建起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扎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投身名为“世博会”的事业。这事业,也因为这一群殊途同归的可爱工作者而精彩纷呈。

  14岁执意来中国学飞檐走壁

  本扎小时候接触过一位中国翻译,从这位大朋友嘴里听到很多中国故事,还跟着学了几招拳脚。那时,本扎看了不少中国功夫电影,十来岁的他正值多梦季节,学会飞檐走壁的轻功、成为李小龙那样的武林高手,是小本扎的一个梦想。

  为了圆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本扎向父母提出要求:去中国学武术。但一向民主的母亲却强烈反对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学一门看起来很难安身立命的本事。

  也许是青春期的反叛,也许太想成为武林高手,父母越是反对,他越是坚持。好在,本扎的舅舅当时在中国当外交官,长辈觉得有人保驾不至于出大问题,终于勉强答应了少年的要求。

  1983年,14岁的本扎终于来到北京。想“飞”的男孩,乘着飞机不远万里飞向梦想中的目标。

  成名为中国电影当武术指导

  在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本扎便接到四五个电话,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法语地为来到中国的朋友排忧解难,爽朗的笑声和豪爽的态度颇有些大侠风范。

  据他介绍,在中国习武7年后,自己于1990年参加了第一届少林武术节,凭借娴熟的苗刀套路表演荣获金奖,后来便一发不可收地蝉联了多届苗刀冠军。此外,本扎还参加了几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全能、拳、剑术等多个项目上有所斩获。一个外国人在武术之乡中国屡获好成绩,使本扎成了加蓬共和国家喻户晓的明星,该国总统曾以“黑皮肤的中国人”赞扬本扎。

  出名后,本扎成功转型为武术演员,参与了诸如《功夫小子》、《龙在少林》、《李小龙传奇》等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活动,其中最为他津津乐道的,则是2003年担任了影片《冲出亚马逊》的武术指导。由一个外国人为中国的主旋律大片设计各种武打动作,“有点像一个外国人在巴西当足球教练,或是在NBA教美国人打篮球一样,让我充满自豪感。”

  世博扮演中非文化交流桥梁

  随着对中国的了解愈加深入,本扎在中非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在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筹备期间,他承担起了联系非洲表演团队来世博园表演的协调重任。说起这段经历,刚刚还在高谈阔论的本扎一下子严肃了许多,“刚开始联系时沟通难度确实很高,很多非洲艺人并不了解世博会是个怎样的舞台”。

  让本扎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非洲联合馆开馆伊始便驻场表演的马里“内巴·索洛”乐队。今年2月与该乐队联系时,对方正在美国演出,经纪人则在瑞士,三方之间的沟通足足花费了一个月。其间,演出场次、时间等问题一再反复,而像这样拉锯战般的谈判“还有很多很多”。

  让本扎最受触动的一件事也和马里有关,“4月底试运行时,马里总统作为第一位参观非洲联合馆的外国元首,在中央舞台看了内巴·索洛乐队的表演”。看过表演,总统当即决定立刻从国内再增派2名顶级艺人,以使来自马里的表演更具气势,“这让我们感到很受重视,也更加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世博会开幕后,本扎担任了“走进非洲”演出团队的负责人。说起在非洲联合馆内颇受欢迎的“面具秀”、“真人秀”等表演,本扎又滔滔不绝起来,他重点介绍了一再被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围起来观看的“面具秀”。据介绍,非洲的面具是从头到衣裳成套的,这些面具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意义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保留了人类孩童时期的一些记忆。

  本扎说,面具秀中展示了多哥、尼日利亚、贝宁和加纳等四个国家的面具,“尼日利亚展示的是权力,多哥展示了权威与力量,加纳则是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看着本扎讲起非洲文化时那认真而专注的表情,不禁让记者对这位在中国生活了28年的“大侠”肃然起敬。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