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期过半,任务没有过半,必须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
展期过半,但是我们任务并没有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嘛。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所以,我们提出“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
记者:俞书记,您好!上海世博会平稳有序、安全有效运行100天,令人高兴。开园前夕,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责任很大、动力很足、非常疲劳,晚上常常睡不好觉”,那么现在,上海世博会已经展期过半,是否可以说任务也已经过半?您是否也可以松口气了,能够睡好觉了?
俞正声:睡眠可能很难恢复了。当然,那是开玩笑的话。展期过半,但是我们任务并没有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嘛。世博要做到“成功、精彩、难忘”,我们还有84天。
我们以前讲184天要一天一天地熬,为什么说“熬”?因为每天都有很大的客流量,每天都可能发生一点事情,这些事情都要迅速地处理好。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在园区,我们要尽可能让他们满意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还不能说任务过半。
另一方面,我们世博会的关键,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秩序。安全的问题不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不到最后一天闭园的时候,都不敢大意。所以,安全的问题没有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说法。同时,随着世博的进展,我们安全管理的一些办法和规则,甚至某些薄弱环节,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知晓,想在园区制造一点事件的人对我们的了解就更清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的压力跟第一天开园一样,丝毫没有减轻,反而需要提高更多的警觉性。
再一方面,从秩序的角度,我们有大客流的考验,最担心的是9、10月份。我们现在售票已经售了5500万张,这是前两天的数字,这两天又有增长。手里有票而没有入园的,大概还有近2000万人次。票还要天天卖啊,如果9月、10月,每个月使用1500万张的话,平均一天就是50万人次,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我们经过了100天的运行,园区最高峰是55.7万人,我看不能突破60万。突破60万,园区会非常困难。园区是照着平均40万人、高峰60万人设计的。卫生间、餐饮点、各种休息设施,是按照这个规模来考虑的。人太多了,设施和人就不相适应了。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所以,我们提出“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不自满,不要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不松劲,因为大家都很疲劳了,不能松劲;不懈怠,不能碰到事情大而化之,掉以轻心,不能采取这么一个态度。
二、各方努力,不断改进,园区秩序和环境一天一天变好
9、10月份天气比较凉快,将来售出多少票,心里还没有底。我们虽然有很多预测,但很可能9、10月份有很大的客流,要超出现在的情况。
记者:进入6月以来,客流均衡已渐入佳境,之前平均客流40万以上,最近几天天热,日均客流保持在35万左右。我们做到这一点有什么诀窍吗?
俞正声:客流均衡不能说完全做到了,因为9、10月份天气比较凉快,将来售出多少票,心里还没有底。我们虽然有很多预测,但很可能9、10月份有很大的客流,要超出现在的情况。
但是整个前一阶段,基本上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就是日均40万左右,秩序也越来越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对客流没有采取行政的手法,没有说人多不让你来,人少了组织观众看,没有采取这种办法。这是靠不断地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引导、告诉大家。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客流的预测系统,根据这一天外地到上海的人数,根据这一天入园的情况,根据每一天入园的规律,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第二天的入园量。这个预测大体上是准的,除非第二天早晨突然来了一阵暴雨。所以,如果我们预计第二天有超过50万的人,就会在头一天的电视新闻或者电视节目,打上“飞标”字幕提示,预测明天客流会达到多少,请大家注意。采取舆论宣传,跟大家通报信息,通过让参观者自己选择的办法来调节客流,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主要是采用这个办法。当然还有你们宣传媒体,不断地介绍哪个场馆比较好,把大家看得少的场馆的精彩之处介绍出来,对均衡东西园区客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观秩序,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世博开园之前,我们预测了很多情况,但我们没有把场馆门口秩序作为一个突出问题,试运营期间这个问题暴露得很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头一步,就是把软围栏变成硬围栏。第二步,硬围栏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总得有人来维持秩序。场馆有一点安保的队伍,远远不够。我记得是在试运行期间,我们觉得维持秩序是一个大问题,便通知各区抽调人员,全市大概抽调3000人,只谈任务,不讲条件,3天到位。光这一点还不够,就请武警在我们最热门的场馆,一起参与维持秩序。上了人还不够,还有一个排队的方法问题。就是创造一种“波次放行”,前面走空了,后面再放一排过来,慢慢过来,避免在一个区间里面排队的人过于拥挤。
但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还不够。还有天热的问题。天热你要加棚子,有一些外国场馆,他们的习惯是不加棚子的。这要说服他们。
再往后呢,园区的组织者买了很多箱冰块,放在了排队区的两侧。一个是降温,一个是排队的人拿毛巾沾了冰水擦一擦,感觉很舒适的。
记者:这是在运行过程当中发挥了群众的智慧。
俞正声:有领导的,有部门的,有底下干部的,我也参与了出主意,有些就是管理部门的主意,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结果。很难说哪个主意是谁出的。就这些也还不够,原来的排队区里面很脏,大家吃点东西就往地上扔。有的实行“波次放行”的,环卫工人就等区域空出来时再进去扫,但是也很难。排队如果很长的话,中间的人如果有中暑,他们很难出来。后来就改成了两行之间有一个小隔离带,里面放上垃圾袋,可以走人。总之,由于我们不断地改进,使我们的排队环境逐步改善。当然,参观者本身也不断地适应。所以园区的排队秩序,经过各方的努力和参观者的相互配合,一天一天地变好。
三、最重要的作风是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一件事一件事解决
我讲的不是套话。我们园区试运行第一天,漏洞百出、狼狈不堪。我们幸亏有这么一个试运行。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这就是反映一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
记者:坦率地说,在试运行期间看到很多不满意的情况,我们当时都特别担心,认为这么多的问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包括组织管理、服务水平要上一个台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后来发现,各个方面的改善都非常迅速,做到这些主要依靠什么?
俞正声:依靠我们广大的干部、工人们忘我地工作。我讲的不是套话。我们园区试运行第一天,漏洞百出、狼狈不堪。第一个就是安检,我们安检的机器由于刚调试完,有很多的毛病,人员不熟练,速度也很慢。第二个就是中国馆的预约办法,采取预约机的办法,这么大的客流,采取这种办法是有困难的。第三个,各个场馆门口的排队办法,没有硬隔离,没有一套完善的排队体制。第四个是志愿者,我们的训练办法有问题,志愿者也不熟悉情况,这不能怪年轻的志愿者。第五个就是饮食价格和供应数量也出问题。还有一些是我们原来的判断问题,我们原来担心西藏南路和马当路大客流,门口的安检问题会很多,实际上那天拥堵的是上南路,还有高科西路、长清北路。为什么呢?大家想看中国馆。我们对大家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
所以,造成了4月20日世博园第一天试运行,叫作狼狈不堪。
记者:您竟然用了狼狈不堪这样一个词?
俞正声:确实是狼狈不堪。但是处于狼狈不堪的状态下,不要急。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什么叫作不埋怨?不要埋怨底下。大家都埋怨,都埋怨世博局,世博局很辛苦啊,干了很多天了,而且很多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试运行是难以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的判断错误,也不是他们的判断错误,是我们的判断错误,对人们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就是我们的判断错误。一项一项研究怎么解决,要采取正视问题的态度,不是回避问题的态度,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态度,而是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记得那几天天天晚上开会,第一天我们研究问题定了10件事。就是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定。
我们幸亏有这么一个试运行。有的问题分歧很多,像中国馆预约券,有人主张网上预约;有人主张是进园之后再排一个队,去领预约券;有人主张干脆不要预约券,就在中国馆门前排吧;还有主张现在的办法。中国馆是5万客流量,而且想看的人太多,采取网上预约是有困难的。在园内再排一次队,领预约券不可取,你让人家排两次队干什么。在馆门口排队,几万人的排队。沙特馆一天的入馆数量2万人,你看现在排队排到什么程度了,中国馆是5万人的流量,这个排队不知道要转到哪些地方去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采取现在的办法。当然,现在的办法也有缺点。入园的时候就发券,他不想要的也给他了,容易导致黄牛倒票,这是它的缺点。但是利弊权衡,这个办法最稳妥,两弊相权取其轻。
我讲过,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这就是反映一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
四、我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
她们(哈韩歌迷)的做法不好,但不等于要对她们采取粗暴的办法,要爱护她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但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这是我们处理事情的原则。
记者:说到改进工作,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5月30日在园区内举行的韩国古典与流行音乐会,游客热情非常高涨,争抢入场券,导致个别歌迷中暑。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意外,但这件事给活动的组织方提了一个醒。
俞正声:在园区内不组织重大的歌星活动,是我们在2月份定的原则。因为进去可以领票,领票和买票不一样,很容易争前恐后,秩序维护很困难。当时问有没有已经预定演出的,告诉我们只有日本的“SMAP”团组,此外还有一个韩国的,影响力不大。
到5月29日晚上,就发现很多人在园区出入口的那个围栏外面坐着。主要都是20岁以下的小女孩子们,她们的狂热程度,我们没有想到。所以,杨雄同志、洪浩同志当天晚上开会部署,第二天安排警力布置硬隔离,使排队秩序不混乱。但当天晚上的这个部署还是估计不足,第二天歌迷就拼命往里跑,跑的速度又快,我们布置的警戒线也冲破了。跑的过程当中,有人扭伤了脚。后来换票换了1000多张,把预定要换的换了,就停止了。当时这些人不走还在那里等着,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晚上我去了,看看这个晚会还能不能搞啊,他们怎么老在这儿啊?先是使在那里继续希望进场的人和外面隔离,只能出不能进,把门口妨碍演出正常秩序的人数压缩到最低限度。然后呢,设置了若干个隔离线,使有票的人可以有序入场。大家入场差不多了,我们又跟韩国方面商量,里面还有一定数量的座位,就把这些等了一天的小女孩子又放进去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网上说受伤了多少人、打武警,没有发生这个情况。女孩子嘛,她们对武警没有什么,就是一种狂热。她们做法对不对呢?当然不对,你狂热不能冲警戒线啊,但是她们是小孩子,不能过多责备小孩子。有些人认为不该对韩国的歌星这么狂热,这个观点恐怕难以站得住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过分狂热固然不好,但她喜欢这个东西无可非议。作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你是有权力的,但是你不能强加给她。现场就有一个老太太,她坐在草地上,坐了一天了。她说我的孙女进去了,我要等她出来。所以,对于这些狂热的歌迷,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是不是把她们拉走?不能这么办。如果场内有空间,还要放她们进去,还要爱护她们。她们的做法不好,但不等于要对她们采取粗暴的办法,要爱护她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但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这是我们处理事情的原则。
五、观展人数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如何不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
5000万、6000万可以说是成功的,7000万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主要不取决于人数。我心里希望是多少呢?我心里希望每天30万人,大家看起来比较舒适。
记者:我记得有一天客流最少的时候不足9万人,那个时候俞书记您担心过吗?
俞正声:担心,说不担心也不对。因为我们在国际展览局大会上有一个注册报告,是经过会议通过的。这个注册报告中我们预计是7000万人次,是一个预测的数据。平均40万人,高峰60万人,极端高峰80万人,这是报告里面写的。现在看这个预测应该说是准确的。平均40万,这是比较准确的。极端高峰80万,我看不行,我们受不了,极端高峰到60万我看就到头了,到60万我们就想办法劝大家千万不要进场了。里面人太多了,容易出安全事故,总要想办法劝劝大家。
5月份一开始人很少,这个时候我们研究过多次,第一条就是讲7000万是预测数,不是我们必须争取的数字。这是第一条。今年3月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团有一个开放的、记者们可以旁听的会。有一个记者就跟我提一个问题,说你们怎么样、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达到你们7000万的承诺。我说不是承诺,是预测。我们代表团都乐了。第二条,无论如何不能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有的人说人少挺没面子的,我们组织一点观众吧。世博会不能组织观众,为什么呢?它是群众自愿参观的,而且自愿参观情况下还要“受罪”,排队是“受罪”啊。他还要花钱,就是你大礼包送给他,他进来吃饭要花钱,他坐车要花钱。这种东西是要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
记者:您认为客流达到预期和世博会的成功与否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俞正声:人数多少是一个相关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5000万、6000万可以说是成功的,7000万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主要不取决于人数。我心里希望是多少呢?我心里希望每天30万人,大家看起来比较舒适。每天30万人,总数就5000多万,不到6000万吧,我觉得也可以了。现在看来7000万是要突破了。我们希望不要出现9、10月份的极端高峰,每天突破50万就受不了了,四十几万还能够忍受,55万就很勉强了,突破60万那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提前。当然现在天热,但现在三十几万人次,特别是晚上,南方人对这个天气还可以忍受的,最好抓紧看。
六、千千万万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世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我们园区内每天有10万名职工在里面工作。大量是各种服务团队,绝大多数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使得我们园区秩序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改善。
记者:台风和雷暴雨都是接下来有可能迎来的考验,而当前最大的考验就是高温天气。前两天您到园区慰问,有一个镜头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为一位工作人员擦汗,很想知道您当时的感受。
俞正声:战士很辛苦,的确很辛苦,衬衣都湿了,汗一直往下流,我是下意识地帮他擦一下。不光是战士们,还有公安、安保志愿者等。
我在园区里面看到一个志愿者,白头发的,在场馆门口维护秩序。我问他,你这里为什么不安一个遮阳的东西?他说我得来回地走啊。我说你带伞没有?他说我不能打着伞啊,我没带。我说下雨天怎么办?他说下雨淋湿了挺好的,淋了舒服。50多岁的一个老人啊,就这么工作。所以,我们的很多事情是靠基层一线的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
我们园区为什么有很多工作可以改进得快,为什么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秩序,主要靠这些园区和全市的很多同志。大家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知道白天黑夜地工作,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我问过一个女同志,我说你衣服是不是每天湿几次啊?她说是的,湿几次又干了。我说工作很辛苦,谢谢你。她说习惯了。我说你工资多少?她说2000多一点。我说低不低啊?她说挺好的。她是闵行的一个女工,她没有认出我,她不是当着领导说好听的话。我怎么知道她没有认出我呢?过两天我收到这位女工的孩子的信。孩子信里跟我说,照相的人后来跟女工说,刚才跟你照相的是咱们市委书记。
记者:很多“小白菜”刚开始当志愿者的照片都是白白胖胖的,但现在都晒得像黑炭一样,我们都特别感动。
俞正声:志愿者很不容易,刚上岗试运行期间埋怨声一片。这首先是我们的责任,培训的方法不行,后来我们改变了,我们先请他们进园,自己去转,自己去看。第一批志愿者是复旦的,可能还有别的学校。他们自己搞了一个志愿者的手册,几十万字。就是每个岗位,人家可能问什么问题,问题怎么回答。后来,又把这个手册送给了下一批志愿者。这个靠我们是做不出来的,它变成了一个很自觉的改进工作的动力。我们园区内每天有10万名职工在里面工作。世博局的人是少数,2000人吧,大量是各种服务团队,这些人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当然,个别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绝大多数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使得我们园区秩序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