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了保证提供多彩的节目,早在2年前世博园尚在建设之时,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为演出节目“搭台”。而在开园后,在为游客提供精彩演出的背后,世博工作人员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波折。
去年已做舞台高温测试
世博局活动部助理部长陈沅恺回忆,尚在园区规划之初,对于现在世博参演的2万多场节目,规划者们仅知道大概类型,但想要让此后的演出效果精彩纷呈,如何规划32个演出场地的分布就显得十分关键。
“那个阶段就是明确演出活动各种需求,确定各个演出场地的功能。”陈沅恺说,当时考虑到浦东的场馆大部分为平地新建,主要是各国的国家馆,建筑设计现代新颖,浦西的众多场馆则利用了原来的老厂房和修理码头,保留了较多原始风貌,因此最后决定,活动场地将综合现代与传统。浦东被定位于传统经典的节目,而浦西则在老厂房中透露出现代创新与创意。
因此,培养梦想的育乐湾和儿童剧场最终落户到老船坞之中。位于浦东的5个大洲广场舞台,则选择了方盒子的外貌设计,每个洲的广场舞台颜色与周边融为一体,形成了现在的黄色非洲、红色亚洲等。
演出场地开始建设后,陈沅恺几乎天天泡在了建筑工地上,每天与工程人员打交道,不停测试舞台的极限。“舞台的电力保障很重要,现在七八月份出这么大的太阳,也不会影响到舞台表现。”陈沅恺说,早在去年的时候,还在建设中的舞台就经历过炎热高温的考验,为此还专门对原来不够的电压电力进行过改进,现在应对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天考验,舞台也能安然度过。这样的测试和调整将一直持续到世博结束。
演出未因金融危机却步
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金融危机尚未结束,这也给演出团体来沪带来了困难。
在费城交响乐团前来世博演出之前,金融危机在美国波及到了音乐界,缺少了金融机构、社会企业的赞助,让不少乐团“断粮”甚至倒闭。即便名声显赫的费城交响乐团也无法例外,这支乐团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友谊,也是第一支来到中国的美国乐团,此后数次来华作为音乐大使连接了中美两国的友情,但缺少了赞助,乐团每年的巨大开销根本无法通过票房收入来充抵。在这极为艰难的时刻,费城交响乐团却没有放弃前来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
团长莉森·沃加摩尔对乐团实行了紧缩措施,团员们也降薪以帮助乐团。在上海世博局和宾夕法尼亚政府等多方帮助下,费城乐团终于来到上海世博会,成为本届世博会上演的第一支国际交响乐团。
演出当天,久慕乐团大名的观众早早就来到了世博文化中心取票,入场券在中午时分便发放一空。当晚,费城交响乐团以一场壮丽的美国风情演出,回馈世博的观众。也正是因为世博,才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的人,通过音乐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乐团来沪途中一波三折
开园前“未雨绸缪”,世博园开园后,才是全面面临挑战的时候。刚开园时,游客对园区内的演出节目并不熟悉,看演出往往只奔国家馆日表演。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在世博中心演出当晚,几名没有如愿换到演出券的游客,就拉着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抱怨,久久不愿离开。
几天后,世博局根据游客的建议,专门在世博中心旁设立了票务亭,并设立明显标志,由专人向游客换发演出入场券。此后,包场时由赞助商在园外发放演出券,调整高温天气下演出时间等措施也一一实践,游客观看演出的满意程度也不断上升。
有的时候,活动组织方还得应对无法预料的波折。
7月在非洲广场,上演了一台布隆迪大鼓演出,鲜艳的长袍下布隆迪人擂鼓跳舞,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可是观众却不知道,这支布隆迪大鼓乐团在赶往上海的国际旅途上,经历了一波三折。
首先,布隆迪大鼓队差点就被签证给拦在上海之外。
6月中旬时,运营团队在确认机票的过程中发现,该演出团队在香港转机时需要香港转机签证。按照香港入境事务局的规定,转机签证一般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办理,而此时距离演出日期只剩下两周的时间。在多方努力未果的情况下,运营团队向布隆迪使馆求助。通过几天的努力和大使馆的特别协助,终于在团队出发前2天拿到了香港签证。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从布隆迪出发的当日,整个团队23名成员中只有13人成功登机,另有10人没有登机。原来,出发那几天布隆迪正好进行总统大选,所有持公务护照者没有证明无法出国,10人只能留在布隆迪。飞机起飞后6个小时,上海才知道有人员未成功登机,10人的往返国际机票面临着作废的可能。负责演员服务的运营团队立刻通过各种渠道向肯尼亚航空公司沟通说明,更换航班。通过两个昼夜的努力,确保10名演员及时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
而当这10名布隆迪兄弟到达香港时正值香港法定假日,运营团队还专门安排机场人员进行接应,终于让所有演员于当天深夜12点全部抵达上海。
7月初,来自苏格兰的斯凯里沃尔乐队也碰到了相似的交通问题。出发前,当地遭遇风暴,乐队行程受阻。但乐队也同样没有放弃前来世博演出的想法,一行人改换飞机、轮船、火车一路辗转来到上海,终于赶上演出。
然而,乐队好不容易赶到上海,结果托运的行李却出了问题,大部分乐器都被留在英国,演出是否能进行一时成为悬念。
好在风笛手马丁随身携带着风笛,世博局又设法帮他们借了吉他、架子鼓等。尽管新吉他用着不太顺手,但乐队还是很快适应,把苏格兰风情展现在了中国观众面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