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的绿水稻作底色,明亮的黄水稻勾轮廓,深邃的紫色水稻填笔画……昨天,在闵行浦江镇光继村的水稻田里,一个长27米、宽20米的巨大“世博印”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和农业工作者的目光。原来,这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稻田“世博印”,是由闵行农业合作社和水稻专家一起精心构思的世博贺礼。
据介绍,在“世博印”的土壤中,去年秋收与今年夏收的水稻与小麦秸秆,通过有益微生物协同秸秆的回输,每亩土地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1.35吨,化肥与农药的投入减少了50%。就在“世博印”所在的这一片土壤上,合作社去年收获稻谷的平均产量较相同的品种提高了10%,生态大米则以每千克16元的价格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销售。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张海峰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