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晔
昨天,由上海世博集团发起、市合作交流办和上航旅游集团等单位协办的“爱心牵手世博行”活动,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举行首批团组欢迎仪式。之后,来自云南的142名中学师生游览了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和云南馆、德国馆、美国馆等以及部分城市最佳实践区。加上火车上的旅途时间,孩子们几乎3天3夜没好好休息了,然而,一进世博园,用“贪婪”来形容孩子们的眼神似乎并不为过。
孩子们频繁地掉队,原先的参观计划一再顺延,不过,活动组织者和志愿者们,谁都不忍心催促这些如饥似渴的孩子。来自红河州建水一中的女孩丁怡人好不容易向亲戚借来了数码相机,在中国馆,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停地拍照,但又担心相机只能拍800张照片,存储卡是否太小。她悄悄地告诉记者,“红河州中小学生有82万,我们这次才来了33个,没来的同学都盼着我回去跟他们分享,可想而知我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世博会带给来自文山州麻栗坡县一中的蒙古族小伙子赵明洪的震撼也是前所未有:在中国馆“希望的大地”展区,两旁的绿色池塘以及超级水稻田内其实没有一滴水,完全靠投影制造出粼粼波光和鱼虾穿梭的效果;在中国馆尾声区域的 “感悟之泉”面前,环形水幕不时制造出“海宝”造型,这个14岁的男孩完全惊呆了,他大声说道:“世博会太板扎了 (云南方言:“很棒”)!真恨不得把世博会的一切都刻在脑子里!”
兴奋之余,也有“抱怨”声。随团的心理老师、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的雷云告诉记者,这些大山里来的孩子基本上从未出过云南省,更别提来过上海,他们中一半以上从未坐过火车。孩子们从4个地州统一集中到昆明坐火车来上海,但昆明经贵州、湖南至上海的火车票已售罄,因此只能买昆明绕道广西再到上海的火车票,为此,孩子们纷纷“埋怨”雷老师:“绕道广西,白白就在路上多走了6小时,这就相当于我们在上海逗留的时间少了6小时!”
好在,孩子们都坚信,这虽是他们首次来上海,但绝不会是唯一一次。难怪,当记者问他们,“以后还来上海吗?”回答异口同声,“来!”记者又问:“是再来上海游玩吗?”回答居然也是出奇地干脆:“不是来玩,是来上学,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