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洲国家马拉维馆日 游客称当地穷困但人们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 09:41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蒙

  昨天是非洲国家马拉维馆日。进入马拉维馆,可以看到一行大字:“马拉维——非洲的温暖之心”。为什么要这样描述?马拉维馆馆长阿里先生告诉记者,这句话有一语双关之意:首先马拉维地处中非,气候温热,地理和气候上堪称“温暖之心”。同时,这更是马拉维人性格的写照,他们的热情、善良和质朴,在非洲最负盛名。

  阿里介绍,马拉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却是一个心灵富有的民族。许多外界的评论认为,马拉维人民绝对是最有礼貌、最有耐心、最友善的非洲民族。当地人乐天的个性让他们容易感到满足,也许对待陌生人时会有些敏感,但稍微熟悉后,他们就会表现得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只要你真心待我,我就会真心回报”,这是马拉维人信奉的为人处事宗旨。19世纪,英国人大卫·利文斯顿率领不列颠探险团队走进马拉维,并第一次发现马拉维湖。在马拉维人眼中,利文斯顿虽是外来殖民者,却也是不畏艰险、意志坚强的英雄,是把毕生献给非洲的医疗工作者。在马拉维的大城市布兰太尔,原住民设立了大卫·利文斯顿纪念日,利文斯敦尼亚这个地名也沿用至今。

  在马拉维馆中,记者遇到游客杨女士,交谈后才知道,原来她曾前往马拉维参与过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杨女士介绍,在马拉维,最令她震撼的是当地人在困境中的生活态度。虽然穷,但马拉维社会风气良好,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晚上家家都能“夜不闭户”。尽管粮食短缺时,许多人要忍受着饥荒的煎熬,但他们脸上总能保持笑容。不少家庭要靠领救济粮为生,领不到的人从来不会因空手而归便气恼生事,因为他们知道,那些领到食物的邻居,总会回来与他们一起分享。

  在精心制作的介绍马拉维的中文手册封面上,有一个不知姓名的男孩,他站在著名的马拉维湖边,手里提着几尾刚钓上来的罗非鱼。阳光下男孩的笑容灿烂,似乎在向世人预示,这个永远乐观的民族,一定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