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园内品霓裳风情 一衫一帽传递独特文化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7日 08:29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沈轶伦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变迁的标志之一。世博园里,在各国场馆的工作人员身上,在场馆的特色纪念品中,各种带有鲜明特色的服饰绚丽多彩,引人赞叹,它们和展品一起扮演着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角色。

  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还能传递出穿戴者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背景。在世博园内,带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头巾、被印上该国货币的墨西哥草帽和阐述整部领带史的克罗地亚领带……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一件织物内,千丝万缕编织进的不仅有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更有不同地域人们对色彩的爱好和文化心态。带着研究服饰文化的心去逛一逛世博园,或许能从不同的一衫一帽中,获得别样的收获。

  阿拉伯头巾卡菲耶飘扬带风

  要描绘一张有关阿拉伯风情的图卷,怎么少得了阿拉伯男子的头巾?为了抵御酷暑和风沙而出现的头巾,如今已经成为阿拉伯男子的标志。在世博园里,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展馆工作人员大多着大袍、戴着头巾,行走时头巾飘扬带风,这充满异域风采的打扮,总是引来许多游客争相合影。

  头巾在阿语叫“卡菲耶”,一般用棉布、薄纱或真丝纺织,戴法则分戴头箍和不戴头箍两种。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海湾国家的男子,都在头巾上缠个头箍,用头箍固定住头巾后再系根飘带,走动时显得十分潇洒。在北非国家如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以及同样是海湾国家的阿曼,男子却不戴头箍,戴头巾时把整块布用独特折叠法缠在头上,宛如一顶别致的帽子。

  头巾的颜色同样有讲究,一般阿拉伯人更青睐杂色的,尤其是白、红、黑、蓝等混合色系。在世博园约旦馆,能购买到白色和红色相间的头巾,而在也门馆,各种颜色和质地的头巾更为琳琅满目。

  有墨西哥人的地方就有大草帽

  墨西哥有一句话:有墨西哥人的地方就有大草帽。漂亮的墨西哥风情帽不仅和仙人掌、玛雅金字塔一起被誉为墨西哥“三大宝”。大草帽还是爱情的象征,在墨西哥国舞——“帽子舞”中,舞蹈最后,女孩如果捡起男士扔在地上的帽子,就表示接受对方的追求。

  墨西哥大草帽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遮阳帽,用棕榈叶或其他植物编制而成,尖顶宽边,有时帽檐直径足有1米长。戴上这样的帽子,即便烈日当空,整个人也能处于一片阴凉之中。如今的墨西哥人,特别是城里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基本不接触农业劳动,因此并不常戴草帽,而草帽更多成为墨西哥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在体育赛事上,如果要表达支持墨西哥队的立场,只要戴一顶宽边大草帽就足矣。

  墨西哥馆内出售手工制作的墨西哥风情帽,戴上这顶帽子,一边吃着墨西哥脆片,一边喝着龙舌兰酒欣赏墨西哥音乐,不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享受。

  领带原是克罗地亚“土特产”

  通过世博会上红白相间的漂亮场馆,许多人了解了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克罗地亚,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克罗地亚还是领带的发祥地。

  据称最早的领带,起源于战争时期,战士胸前系着的领巾是用来擦拭战刀的,在战斗时把战刀往领巾上一抹,可以擦掉上面的血。166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检阅克罗地亚雇佣军,只见雇佣军官兵的衣领上系着的布带,颜色各式各样,非常好看,骑在马上显得十分精神威武,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领带。当时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纨绔子弟看了,觉得新奇好看,于是竞相仿效。第二天,有位大臣上朝,在脖领上用白色围巾打了一个漂亮的领结,路易十四见了大加赞赏,当众宣布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自此,领带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

  世博会克罗地亚馆在出口处就设有专属销售点,300多元一条的全手工制领带卖得十分火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