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失物招领中心:看到游客领回失物最开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08:42  解放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张驰

  出了7号线后滩站的4号口,坐上世博短驳线大巴车,没几分钟就停在了世博园8号门外的19号停车场。如果你四处张望一下,能看到停车场边一栋灰色的建筑。别看这建筑比不上园区里精巧绝伦的各色场馆,却吸引了不少逛完世博的 “回头客”——原来,世博园外失物招领中心就设在这儿。

  6月30日下午3点来钟,李女士带着她的儿子顶着大太阳,来到招领中心,进门就问:“我儿子的学籍卡在这里吗? ”柜台前,一位工作人员有礼貌地接待了他们,询问了相关信息。查询了一番后,工作人员告诉李女士,学籍卡已经找到了,现在正在园区服务点内妥善保管着。“那我啥时候能拿到呢?”工作人员劝慰她:“您别着急,我再跟他们联系下。”经过电话沟通,工作人员告诉李女士,40分钟以后他们就能拿到学籍卡了。

  李女士感激地说:“他们的服务真不错!”

  一张小小的学籍卡,是怎样从偌大的世博园区被送到招领中心的呢?据招领中心的屠主管介绍,首先,园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将拾到的物品交到服务点;然后,在闭园时,工作人员将未认领的物品进行登记整理,将失物数据录入内网数据库,接着再把东西移交到园外失物招领中心。最后,遗失东西的游客们,可以通过58742500和58742502失物查询热线,查询自己的失物。现在,移送至园外招领中心的失物已有2000多件,正整整齐齐、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中心的仓库里,等待粗心大意的主人前来认领。

  据介绍,查询物品最多的是照相机,看来这也是游客们最容易“大意”的东西。而登记遗失相机的型号则是个“技术活儿”,要在机身密密麻麻的各类数字中准确找到型号数字,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谈起这个,来自湖北某高校的90后男生小傅显得驾轻就熟,他现在正在招领中心进行暑期实习。“有的数字表示感光度,有的表示焦距,它们后面的计量单位都不一样,字母组合也有差别。 ”他会对提交过来的失物数据进行整理,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就打电话详细询问,确保登记准确的相机型号。

  从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世博园外失物招领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一直忙碌着。讲起自己的工作,小傅一连用了三个 “不停地”:“不停地接,不停地说,不停地做记录。 ”最开始的时候,一天能接200~300个询问失物的电话。说到这是为世博会服务的好机会,小傅显得很兴奋。 “到上海后知道是来世博园实习,觉得很自豪。”尽管就在世博园门口工作,小傅还没有好好逛一逛世博园。“如果老家的亲戚朋友来游世博,我一定不是个称职的导游。 ”但是,“能看到游客顺利拿回失物,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