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通讯:芬兰童话人物姆米亮相上海世博会
新华社记者赵长春 张莹 黄灵
27日是上海世博会芬兰国家馆日,芬兰最具代表性的童话人物姆米来到世博园浦西园区的船坞剧场,给孩子们带来了充满启示的儿童剧《姆米海岛历险记》。
二战时期诞生于芬兰著名女作家、插图画家托芙·扬松笔下的姆米形似小河马。他纯朴稚气、憨态可掬,是芬兰最著名的虚拟形象。这次上演的儿童剧由芬兰国家瑞典语剧院与上海东方儿童艺术团联合制作,并由上海东方儿童艺术团的演员演出。
在这部儿童剧中,姆米一家勇敢地驾驶帆船半夜起航,漂洋过海来到一个神秘的小岛,在巨大的灯塔里安了家。小岛上有很多美好而神奇的事情在发生,而最令人好奇的是:灯塔的看守人跑到哪里去了?黑暗的灯塔何时才能重新放出光芒?
27日下午1时开始第一场演出,能容纳约400人的露天船坞剧场座无虚席,不同年龄的孩子们饶有兴味地观看演出。他们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看到紧张之处还忍不住喊出声来。制作方说,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找到一个充满启示的答案。
“今年是《姆米》诞生65周年,也是这部芬兰童话故事自诞生以来第一次被改编成中文儿童剧,我们希望借这个机会让中国观众认识姆米这个形象,”芬兰国家瑞典语剧院院长、《姆米海岛历险记》芬兰方制作人约翰·斯托尔高27日在上海世博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斯托尔高说,之所以选择这部童话改编成中文剧目,是因为“姆米这个形象非常真实,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个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姆米一家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不仅适合孩子观看,也适合大人观看”。《姆米海岛历险记》5月15日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斯托尔高说,他很高兴看到中国民众“非常乐于接受这个角色”。
扬松于二战期间开始创作姆米系列童话,她一生共创作了9本带有插图的《姆米》童话故事书、3本《姆米》图画书和一系列连环画作品,并因此于1966年荣获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
扬松笔下的人物包括姆米一家,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各种小精灵。他们在花丛中安睡,在湖中荡舟,在森林中采摘浆果和蘑菇,在厨房里烘焙食物……是芬兰人传统生活的真实写照。《姆米》迄今已被译成40多种不同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姆米也早已是风靡世界的卡通形象。芬兰西南沿海的一个小岛上还建有姆米主题公园。
上海东方儿童艺术团副团长、《姆米海岛历险记》中方制作人夏小雪告诉记者,在世博园演出结束之后,东方儿童艺术团还将携这部儿童剧到上海周边城市巡演,让更多的中国孩子和姆米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