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馆人气旺 馆内秩序井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3日 01:53  

  会灵活地拉小提琴曲的机器人,污水变饮用水的处理系统,可以充电的汽车,再加上紫蚕宝宝会呼吸的“皮肤”,日本馆以多项科技成就赚足了眼球。不论是排队参观,还是媒体采访预约,都异常火爆。昨天,本报成为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唯一进入日本馆采访的湖南媒体。

  粉红色的机器人,用树叶做耳朵的小兔子,只在动画片里出现过的小猪蚊香罐,还有贯穿始终的朱鹮的故事……这个人称“科技馆”的展馆,不仅“很科技”,还很温情。本报记者蔡胤 上海报道

  在茶道烧酒中品味日本

  3个犄角一般的气孔,淡紫色的“蚕宝宝”圆嘟嘟地趴在地面,昨日,昵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在烈日下显得格外“卡哇伊”(日语,意为“可爱”)。关于这层透气不透雨的会呼吸的“膜”,已有很多介绍见诸报端。

  来到一层侧面的场馆入口,“联接”的主题题字映入眼帘,这是旅日中国书法家熊峰的作品。随后的画卷,展示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从相对于炎热的室外进入展厅后,记者觉得有些冷,地上的地漏一般的排气口往外吹着冷风,这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随着电梯在圆顶缓缓上升,带着大和民族的气息,日本式的四季生活迎面而来:春天,模拟的樱花挂满天花板,石径竹亭,小小的茶室安然诠释着茶道的场景;夏日,窗外蝉鸣入耳,孩子们呼朋引伴,午后一场大雨袭来,天空放晴;如果说秋天的日本生活是中秋月下的一壶烧酒,那么冬季雪地上一只精致的小兔子则在诠释着日本式的温情。

  陪同记者采访的日本馆工作人员黄鹂说:“日本馆是需要慢慢品的。”

  机器人拉响《茉莉花》

  一阵快节奏的街舞音乐,将游客的心境从传统的日式生活引入现代文明。

  “真的可以发电吗?”6岁的上海小朋友洋洋在“发电地毯”上蹦了又蹦,穿着朱鹮造型服装的日本礼仪小姐指了指洋洋头顶的电视屏幕上显示的能量数,用“日式汉语”轻轻说:“看,真的发电了。”

  在爱知世博会上,日本机器人曾吹奏过喇叭,昨天,在展区之后的“暖场表演”部分,身高1米多的机器人手指灵活地揉弦,身体跟随旋律轻摆,将一曲舒缓的《茉莉花》演奏得分外动人。

  “这真是他演奏出来的声音,还是放的录音带?”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

  “真是他演奏的。”黄鹂向记者解释说,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个表演寄托了一个愿望,希望将来能普及灵活的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轻轻一抹,都市变田园

  日本馆周身都是高科技。不仅有“解剖”过的充电汽车展示,还有污水变饮用水的净化系统,还有次世代支线喷气机模型。用安徽游客程先生的话说:“带孩子来看,就像是给他上了堂知识量极大的科技课。”

  很多人留意到,机器人演奏的现场,墙面是由一整幅“超写实巨幅照”构成,这张照片高6米、宽 27米。拍摄这幅照片的概念相机能够清晰地拍出树顶上蝴蝶的翅膀,目前,这台“万能相机”还是一台概念相机。

  机器人演奏的背景墙也很有“文章”。当你想知道几点了,在墙上摸一摸,挂钟出现了;当你想看电视的时候,动动手指,墙上的电视机开了;想运动的时候,还可以对着墙上模拟的场景打网球。如果你想给家里换个场景,那就轻轻一抹,由都市变成了田园。虽然这面“生活墙”也是一个概念,但它与人体之间的感应技术已经有了基础。

  [攻略]游日本馆要排3个多小时队 进馆参观最好带件薄外套

  本报上海讯“现在距离进馆参观还有3个小时。”昨天下午2点,记者从日本馆出来时,看到馆前的长队排得已经看不到尽头了,工作人员在用扩音器对着队伍喊。

  在外面看一眼趴着的“蚕宝宝”很容易,想进到“肚子”里参观就难了。从5月1日正式运营开始,日本馆就非常受欢迎,不少游客因为受不了排长队煎熬只得放弃参观。

  由于日本馆包括3个部分,展区、暖场表演、主题表演,总共参观时间为1个小时,每个部分参观时间大概为20分钟。所以组织方每20分钟放一批观众入馆,让游客按批次依次参观。一次放入500-600名观众,具体人数根据情况微调。每个部分之间都有工作人员协调安排,保证每个部分参观人数额定,显得秩序井然。

  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馆每天开馆的时间为上午9点,晚上10点左右闭馆,最后一批入馆的观众看不到主题表演。

  记者昨天进入日本馆参观时,在第一个展区就感到了丝丝凉意,跟室外29℃的炙热形成较大温差,不少穿着薄裙子的女游客都把双臂抱在胸前。日本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内的空气循环系统是日本馆的一大特色,地上的出风孔比较密,脚踩在上面凉飕飕的,在最炎热的时候,日本馆也能保持清凉。

  虽然说不上冷,但这几天上海天气较热,为了1个小时的参观更为舒适,记者建议穿短袖入园的游客在进日本馆参观前,不妨带一件薄的外套。

  另外,除受邀采访的媒体记者外,全馆内部均不允许拍照或摄像。记者蔡胤

  [记者手记] 日本馆一切以游客为先 接受采访时“名堂”最多

  不仅游客参观日本馆要排长队,记者也不例外。据说,如果昨天预约日本馆采访,最早也要排到5月7日。昨日上午,不少媒体记者在正门入口处等候采访,无论如何磨嘴皮子,未能预约成功的媒体记者均被拒之门外。

  记者昨日12时30分入馆采访,签到之后,工作人员不仅给记者发放了采访胸牌,还给摄影师和摄像师发放了允许拍摄的“PRESS”字样的腕带,并再三交代,尽量避免拍摄机器触碰到游客身体,若人流较多,记者须为游客让路。

  公关公司发放的采访说明要求,电视媒体连续播放日本馆画面时间不得超过30秒。工作人员解释说,日本馆方面希望电视媒体用编辑手法将画面“剪碎”,不要长时间连续播放。“名堂”之多,堪称全园第一。

  昨日,日本馆虽然人气非常旺,但馆内始终秩序井然,记者在采访的两小时内没有发现拥堵现象。日本馆一切以游客为先的态度,也得到了不少媒体记者的好评。记者蔡胤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