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世博会总导演:跨文化是开幕表演最大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1日 08:5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记者杨叶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9分报道,从开幕仪式到文艺表演,再到灯光焰火,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每一个环节都严谨从容,开幕式之后,设计者们也纷纷坦陈自己的创作理念。开幕式的悬念随着演出进行逐渐揭晓,而背后的创作秘密也逐一解开。

  虽然就在三天前,世博会组织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还一再低调表示:“开幕式很简单,一些简短的文艺演出,然后就像家里过年一样放放鞭炮。”但每个人都知道,即便“简单”,上海也一定会为这场精心准备了8年的盛会呈现一场惊艳“亮相”。

  在开幕式上,音乐响起,从1867年巴黎世博会之际创作的《蓝色多瑙河》转到融入《长江之歌》的《新上海协奏曲》,朗朗弹奏《长江之歌》时,伴舞的芭蕾演员身上的服装是充满中国韵味的长裙,这一刻,中西文化的融合得到了最和谐的体现。

  开幕式仪式和文艺表演总导演滕俊杰说,跨文化是整场开幕表演最大的特点。“在世博会开幕式现场,跨文化追求是第一。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所以文化的交融,各种文化的展示必须是我们在创作时不遗余力的。这很难,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跨文化的情结。跨文化构成了我们今天节目的特点。”

  完美的融合在短短不到一小时的开幕表演中屡屡上演,作为昨晚开幕式另一大重头的室外灯光焰火秀更是直接邀请澳大利亚籍著名导演大卫·阿特金斯来担纲。这位执掌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外籍导演带领他来自全球的团队把黄浦江两岸以及3.2公里的江面都当成了表演的舞台。

  6000只LED发光球变幻着红、橙、黄三色从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顺流而下,来到江心舞台,220多艘参展方旗船,从黄浦江下游溯流而上,一场“世博会的水上入场式”喻义中西文明美妙相遇。艺术总监琼斯透露:这200多艘旗船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我们仅仅依靠220位舵手,让所有的旗船制作出一幅非常温馨、非常漂亮的画面。在这次表演之后,旗船可以给残疾人舵手来使用,这也是整个设计中,最大程度体现了人性化的东西。”琼斯说。

  在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看来,这一次的演出排练极大地展现了效率。“这次表演一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多媒体的综合性表演,我们花了几千个人在黄浦江封江中进行协调。我想像这样一个大型活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得这么成功,可能只能在中国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文化融合和科技先导,是体现世博会特征的两大要素。同样,在昨晚的开幕式表演中,高科技的运用,也让艺术呈现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正是因为有了中科大学设计的“小球矩阵”,我们才能看到770只白色小球伴随着音乐,自由地变幻造型,从振翅高飞的和平鸽、到“中国馆”、还有“EXPO”的立体字样。正是因为空气动力学技术的运用,12个直径60厘米的圆球才能悬浮在空中自由升降。

  总导演滕俊杰说,早在节目的创意阶段,主创团队就立足于科技的应用,让“技术”也成为“艺术”。“这些都体现了科技的含量,它给我们的节目增加了亮色,也给世博会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增加了科技的含量,而超乎想象的科技内容,一些经过精心演绎的科技项目,同样是具有巨大的欣赏价值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