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吴宇 许晓青
寄托了人们多少梦想与追求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即将在100天后开启大幕。
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向世界发出邀请:“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我们热忱欢迎五大洲的朋友们共襄这一盛举,共同谱写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新篇章。”
与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13亿中国人付出的热情与真诚、智慧与汗水,为的就是这一天,为的就是抒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承诺 世界期待
筹办之路不寻常。回想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有“小世界”之称的上海世博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而今天,上海世博会确认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不仅没有一个退出,还比2008年底增加了十几个。迄今为止的242个确认参展方,创造了世博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是中国因素,让世博会迸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接受采访时说,面对猝不及防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迎难而上,使我国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坚定了国际社会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决心,同时更让上海世博会成为凝聚全球信心、促进经济加快复苏的“希望舞台”。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进入最后冲刺时刻,1月15日一早,正在上海考察工作的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前往上海世博园区实地考察筹办工作情况,并听取世博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胡锦涛指出,举办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办好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责任,也是全国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举全国之力,而且要集世界智慧,确保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
2009年7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时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血。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不仅专门听取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专题汇报,审看中国馆的设计方案,还非常关心上海世博会筹办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进程,作出了一系列明确指示,使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顺利推进。
200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开幕致词中强调,中国举办世博会,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对最广泛传播和弘扬世博理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9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的关键之年。仅在这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两次听取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汇报。2009年年初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做深、做细、做实每项工作,为世博会会期运营做好充分准备;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要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
作为盛会举办地,上海更是全市总动员,全民共参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多次强调:“上海要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全力以赴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完成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为上海争取新的光荣与骄傲。”
百年世博 梦圆今朝
时光倒转百年。举办世博会,这是清末一批率先睁眼 “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一个梦。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百年世博才梦圆成真。今天,放眼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昔日烟囱林立、房屋破败的272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多达1.8万多户人家的危棚简屋,已被星罗棋布的美丽展馆、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以及天女散花般的公园绿地所取代。
世博,汇集着世界的智慧。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带来引领时代潮流的前卫建筑,更将展现建筑背后深刻的文化含义。虽然离开幕还有百日,但上海世博会未开先热。已有数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预订”了2010年“世博之旅”。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告诉新华社记者,世博园区原有的1.8万多户居民,搬迁前户均建筑面积仅30平方米,不少家庭数代同堂,许多人梦想搬迁,从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如今,搬迁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扩大到75平方米左右,轨道交通通到了新家门口,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在这里可望获得最大效应。
中国速度 上海精度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一向以务实和铁面无私著称。在上海世博会长达七年的筹办过程中,这位大胡子的西班牙人每年数次来访,与中国同事并肩作战。其间虽也有过担忧,但他对上海世博会的前景始终信心如一。因为在每年两次以上与上海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韩正的会见中,他总能听到对方明确而坚定的答复。
中国速度、上海精度——这是上海世博会建设进程中,建设者们用拼搏铸造的精神。“上海世博会必须开门办博,引进最优秀的团队,真正做到举全国之力。”主要负责世博工程建设的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丁浩说。
早在2007年8月5日,即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之际,世博会组织者就从六级工作层面分解了5000多项筹办工作,对应150多个时间节点层层落实。而今三分之二的工作已经完成,但对应的时间节点却精确到了每个半天。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吓不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这是上海世博会七年筹办工作的一条重要启示。有13亿人民作强大后盾,中国一定能兑现对世界的承诺。”
2009年5月,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升级之时,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亲自拍板,将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智利馆由租赁馆升级为占地3000平方米的自建馆,以此作为全面促进与中国关系的一项长远投资。半年后,巴切莱特总统亲赴世博园区,见证智利馆结构封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别具意义。与其说这是一届世博会的主题,不如说这是人类的共同憧憬,是21世纪人类必须共同实践的课题,它呼唤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呼唤着人类携手实践科学发展之路。“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上海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韩正说,“我们要持续利用好世博契机,推动科学发展,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转化为未来发展的生动实践,共同创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据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