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霍世杰12月23日报道:老年人拿着电子就餐卡到社区助餐点吃饭,如果有一顿饭没来吃,电脑记录缺席后,居委会就会给老人打电话或上门慰问。上海市长宁区一套“数字养老”模式将于明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上海市长宁区自2008年7月推出“幸福养老”体系,以三年为一轮推进工作。东方网记者今天从长宁区民政局获悉,“幸福养老”指标体系中期评估结果出炉――96.33分,长宁区养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长宁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邱刚介绍,全区15.29万离、退休人员(其中老年人口13.33万)按月足额享受养老金保障;3910名符合条件的高龄无保障老人及时纳保,每月享有400-500元的“养老金”,并享有医疗保障;181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老年人享受每月425元的低保救助金;24名“三无”老人按月领取553元政府救济金;53名百岁老人每月享有300元营养补贴。
目前,长宁共有养老机构床位数3485张,占老年人口的2.6%。政府投资的具有1000个养老床位的区第三福利院(暂名)也已落实了选址、立项工作,将于明年建成。“我们今年新增床位是234张,明年将增加1000张,未来的重点工作将会放在抓服务质量上。”邱刚告诉东方网记者,目前,长宁区居家养老人数为12000人,明年将新增居家养老的老人1600名。
邱刚向东方网记者表示,明年长宁区将新建10个老年人的助餐点,“我们仙霞街道的老年人都有一张电子就餐卡,你今天没去吃饭,电脑里就能显示出来,居委会马上打电话给这个老人,询问情况,这与我们整个关爱体系相互联结起来。”据介绍,长宁区的“数字养老”模式有望于明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2009年9月,长宁区还被推荐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全国老龄办“老年友好城市”的创建试点城区。
作者:霍世杰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