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上海不断加快城市绿色进程,在世博会规划、建设、运营和园区场馆等后续利用全过程,积极倡导环保节能理念,努力打造“低碳世博”,使本届世博会成为低碳发展的典范,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世博会举办本身就是探讨和实践“低碳发展”的过程,主办方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世博园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后续利用等各环节。
选址上体现可持续发展。2010年世博会选址在上海城市中心的黄浦江两岸区域,开创性地将旧城改造与未来城市功能规划有机结合。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两岸有着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景观资源,也是上海城市发展与改造的重点地区。世博园区的规划整合了大量现有建筑,保留了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内受保护的建筑,同时实施了1.8万余户居民和272家企事业单位的动迁,对旧居住区和码头进行了拆除并关闭、搬迁了污染企业,明显减少了这个地区的碳足迹,很好地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规划上突出绿色和谐。整个世博园区的规划以“和谐城市”为主要理念,参照适宜的步行距离和宜人的尺度进行设计,现在4个大型绿地公园和其他绿化景观已基本建成,绿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后滩公园是个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这个地区将成为黄浦江沿岸的重要景观区和生态走廊。
筹办过程中广泛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广泛开展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工程、绿色办公实践,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世博会场馆建设中广泛采用了太阳能、冰蓄冷、江水源、地源热泵等控温降温技术及垃圾气力输送技术、节水和雨水回用技术等。注重后续利用减少碳排放,世博会结束后,这个区域的总体定位是城市的文化展览中心、滨江居住区以及生态景观走廊。永久建筑将作为展览馆、文化演出场所等予以保留,临时建筑拆除后将建设新型的生态居住区。所有临时建筑均采用易于组装、拆卸的环保建材,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实施碳补偿。为了抵偿世博会举办过程中增加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主办方已采取了一些碳补偿措施。包括:增加碳汇,植树造林。参加了联合国“十亿棵树”活动,大力推进绿地和林地建设,目前上海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8%;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发展轨道交通,预计到2010年底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将达到400公里,为世博会游客提供快捷、低碳的公共交通系统;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选择更为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采取高污染车辆交通限行措施,新车提前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等;鼓励机构和个人购买碳指标,特别是建议乘坐国际航班或国内航班的世博会参观者购买碳信用额度,抵偿由此产生的碳排放。
世博会主办方积极响应国际社会低碳发展要求,在世博园区广泛应用,并集中展览、展示低碳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实践。
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成果。世博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7兆瓦左右,其中主题馆2.83MW,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有1000辆清洁能源汽车将于世博会前投入使用,园区内将实现公共交通“零排放”;世博中心首批获得我国最高级别“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并正在申请LEED美国建筑环保认证金奖;城市最佳实践区将着重诠释全新生态居住理念并集中使用LED光源,世博轴阳光谷自然采光,中国馆斗拱造型自然遮阳,主题馆4000平方米超大规模生态绿墙,演艺中心独特的碟形外观,都起到了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各参展方的自建馆也积极运用各国、各地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来体现对世博会主题的理解和实践。
汇聚并展示低碳技术和实践。如中国馆33米长的平台将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改造后的南市电厂内将专辟展区,展示新能源应用;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实践。如“沪上·生态家”代表了2030年前后绿色建筑水平的示范案例;南市电厂改建后的主厂房内将集中发布园区用能情况和环境信息,并展示我国新能源研究应用成果和未来展望;德国汉堡案例展示了环保节能型空调系统、能源控制网络等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伦敦贝丁顿BEDZED 案例则采用了大量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以实现零能耗的目标。
打造低碳世博,是一个相对持续的宣传和倡导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媒体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积极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行为。
广泛宣传低碳理念。在筹备期间,世博会主办方编写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第三方独立发布了《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并共同编制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系统地提出筹展、参展、运营和参观的环保要求,用绿色、低碳的理念来指导世博会的具体实践。
探讨低碳发展模式。世博会前,上海正与全国各省市合作举行公众论坛,其中不少涉及了低碳的主题。世博会环境顾问组的专家多次召开会议,为打造低碳世博献计献策。世博会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论坛将邀请与会的各城市市长、环保部门领导和国际组织代表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表共同宣言,倡导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理念和实践的探讨,进一步推动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
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上海世博会联合各方力量积极策划组织各类低碳活动。与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发起了“绿色出行”活动,聘请著名影星周迅担任了首位绿色出行大使,最近组织的“穿越长三角——绿色出行看世博”活动又进一步将这个活动的触角延伸至长三角区域;同时组织发起“椅我为荣”活动,将回收的废弃饮料纸包装变废为宝,制作成世博园区内的休闲长椅;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绿箱子环保计划”,在世博园区设置“绿箱子”——回收废弃的手机、手机电池、充电器及各类配件;与上海市大学生绿色志愿者联席会议合作开展“低碳世博大学生创意大赛”;在上海市发起“人人行动,添绿上海,共迎世博”等植树造林活动。另外,主办方还计划推出世博绿色出行纪念公交卡,举办“绿色出行达人”评选等活动,将碳减排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这些全民参与的活动,“宣传造势”,让社会各界亲身体验低碳世博。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低碳世博已经对上海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世博会筹办过程中引入的这些绿色、低碳理念、技术以及实践的案例和活动,是一笔重要的“绿色财富”,必将在世博会之后,经过再创造、再发展,得到传承和发扬,持续推动上海以及中国的社会进步及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