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访1915年世博会金奖得主传人:延续顾绣世博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8日 14:42  解放日报

  1915年,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即将开通,美国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幅来自中国的刺绣作品《耶稣像》一举斩获金奖,这是我国艺术家第一次真正走出国门。这幅绣像作者为当时已有盛名的女刺绣家沈寿,她亲自染色丝100余种,耗时一年多才完成。

  沈寿祖籍浙江吴兴,后定居江苏吴县,但她却与上海很有渊源。追溯其师承,可说是明代上海顾家的刺绣。而沈寿的学生宋金龄,上世纪30年代,又在松江的松筠职业女子中学教授刺绣班。这一段情缘,由沈寿的第三代传人、顾绣名家钱月芳娓娓道来。        

  记者:您和沈寿的关系是怎样的?

  钱月芳:沈寿算是我的祖师,我可算是她的第三代传人。我19岁学绣,师从戴明教老师,戴明教老师是国内公认的顾绣传人,绣了70年。戴老师于上世纪30年代曾于松筠职业女子中学的刺绣班学绣,当时的授课老师中便有沈寿弟子宋金龄。由此,我便成了沈寿的传人。    

  记者:在宋金龄到松江教授刺绣前,松江便以诞生于明代的顾绣闻名,而沈寿是清末苏绣大家,两者有什么渊源?  

  钱月芳:细数顾绣历史,可能有四百年左右。最早追溯到明代的顾名世家族,顾名世性好文艺,顾家女眷多善丹青、精女工,她们选择高雅名画作为蓝本,研究出类似于绘画笔墨的奇妙针法,而顾绣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其专绣书画作品。顾家女眷中,以顾名世孙媳韩希孟最具巧思,她的《洗马图》等仿宋元名迹的作品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分辨不出是绣是画。随着顾家家道中落,顾名世曾孙女顾玉兰开始设帐授徒,家传的顾绣秘籍传于外姓,沈寿是江苏人,但她的绣法受到了顾绣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她算得上是顾绣的传人。    

  记者:您能否讲述一下沈寿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奖的故事?

  钱月芳:沈寿获奖的原因,与其见多识广密切相关。沈寿曾绣佛像进献清廷为慈禧太后祝寿,慈禧极为满意。同年,沈寿受清朝政府委派远赴日本进行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这些经历都对沈寿的绣法的创新大有裨益,沈寿的绣法在顾绣的原有基础上已有所创新,风格和色彩都已有所不同,比如她在绣《耶稣像》时,将好几种不同色彩的丝线穿在一根针上,惟妙惟肖地绣出耶稣受难时的荆棘冠下的血渍。

  另外,沈寿的获奖和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不无关系。大约是1914年,沈寿应张謇多次邀请由天津至南通执教刺绣。不久,张謇获悉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消息,认为这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农工商产品的良机,便将女工传习所的刺绣作为参展项目之一。因此,沈寿的绣品才有扬名于世的机会。    

  记者:现今这幅《耶稣像》在何处?

  钱月芳:《耶稣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它曾历经风雨。沈寿弥留之际将《耶稣像》赠送给张謇,张謇将它珍藏在南通博物苑中。抗战爆发后,这幅绣品一度存于上海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此后去向不明。经过张謇海外亲属们多方查找,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找到它的下落。大约在八十年代末期,这幅稀世珍宝由张謇先生后人带回祖国,捐赠给南京博物院。

  记者:明年的上海世博会,作为顾绣传人,有何打算?

  钱月芳:我正为明年的上海世博会积极准备好作品,我希望时隔将近百年后,顾绣能够在故乡的世博会上重放光彩。我只是位“绣娘”,沉浸于自己所爱的刺绣中。但我不会辜负顾绣,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顾绣,我便欣慰不已。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