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盘点汽车大事年表:1889年亮相世博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11:13  三联生活周刊
盘点汽车大事年表:1889年亮相世博会

火车

盘点汽车大事年表:1889年亮相世博会

冰箱

  火 车

  ◎苗炜

  从北京到伦敦,最直接的选择是飞机,10小时的飞行之后,抵达希思罗机场。尽管长途飞行并不是很舒服的事,但北京到伦敦并不算远。如果你要从北京飞巴西,你就会发现飞机的发展并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飞行的成本让你只能忍受经济舱的狭窄座椅,而商务舱座位每增加1英寸,或者又向完全平躺接近了几度,都会成为航空公司宣扬的亮点。A380大飞机应用于哪一条航线也会是重大新闻,它意味着某个机场有了容纳大飞机的能力,每个乘客的两条腿都可能有更充裕一点的活动空间。

  从北京到伦敦,也许有另一种选择,坐火车。要经过西伯利亚铁路再接驳到欧洲铁路,整个车程超过一周时间。最近有消息称,中国正准备打造一张“新东方快车”高铁网,一旦建成,由北京搭火车到伦敦市中心的国王十字车站仅需48小时。据报道,中国政府已经就这一项目与印度和欧洲几个国家展开谈判,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铁动车就能在欧亚大陆上疾驶。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工程学院铁路专家王梦恕透露,除了在国内斥资约4.88万亿元兴建高铁网外,中国正与17个国家磋商构建“新东方快车”铁路网,打造三条跨境高铁线,连接东南亚、中亚和欧洲。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泰勒·布律莱说:“如果中国要建设一条高速铁路,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每天来回穿梭于欧、亚之间,那我愿做第一个购买该铁路月票的乘客。相比于一年中无数次点对点的紧张旅程,短暂经停维也纳、基辅、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和北京的21世纪风格的商务旅行,还是很有一些浪漫气息的。”这篇文章建议,拥有强大铁路部门的加拿大、德国、法国和日本也应该考虑填补世界各地的其他缺口,开普敦到哥本哈根、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蒙特利尔这样的线路也可以考虑。

  也许,冰岛的火山灰能够让人们对这样的高速铁路抱有多一点的期待,当英国人动用船只把滞留在欧洲大陆的乘客接回到岛国的时候,他们又完成了一次敦刻尔克式的撤退。这时候,英国的铁路专家沃玛(Christian Wolmar)再次在《泰晤士报》上表态:“希思罗机场没必要再度扩张,那第三条跑道不应该再修建,以国家利益为名用推土机来动迁住户的做法早就过去了。”这位铁路专家一直坚信,在能源紧张的今天,人们不应该幻想更快更大的飞机,而是要想办法更好地利用火车。但他承认,今天铁路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早在180年前就存在,伦敦正在兴建通往伯明翰的一条高速铁路线,这条线路将要穿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5000公顷领地,180年前,伦敦至伯明翰之间的铁路线是以每公顷320英镑的价钱征地,这相当于现在的1.6万英镑。沃玛感叹:“个人的自由和国家利益之间一直有矛盾,180年也不会变。”

  有时候,个人自由和国家利益能够合拍,汽车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的汽车热潮大部分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今中国的汽车热潮也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这个网络在10年内很可能赶上美国的规模。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完全依赖于风力和牲畜的交通,我们坐上火车看风景,用飞机完成点对点的旅行,像寄生于汽车里面的生物一样,被交通工具左右,还盼望一切移动都能更快一些。■

  汽车大事年表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德国人尼古拉斯·奥古斯特·奥拓的“内燃机”获得了金奖,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奥拓的“四冲程循环内燃机”更加完美。新的动力给个人交通带来新的可能。

  188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下右)造出自己的第一辆汽车,他的同乡戴姆勒(下左)也造出了自己的汽车。1889年世博会上,本茨和戴姆勒的汽车亮相。1900年,奔驰公司汽车产量超过600辆。

  1909年:美国西雅图阿拉斯加太平洋世博会,纽约到西雅图的汽车赛成为开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福特生产的T型车参加了此次比赛。T型汽车4缸20马力,时速可达70多公里,耗油量远低于其他车种。从1909年投产到1927年下线,T型车共生产1500多万辆,曾经占全球汽车总量56.6%,创造了单一车型产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T型汽车的生产流水线每天下午演示3小时,每10分钟组装一辆整车并现场销售,世博会期间共生产4400辆。福特流水线的影响超过了汽车制造本身,标准的程序,精确的分工,改变了生产组织的理念,T型车的问世使汽车不再只是富人的玩具,中产阶级也开始享受这种1万多个零件在生产线组装而成的新工具。

  1933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安排了一条汽车赛道,通用公司则仿效福特的做法,将雪佛兰的生产线搬到现场。■

  民用飞机的里程碑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机进行动力飞行。这对在俄亥俄州的代顿拥有一家自行车商店的兄弟最重要的发明是飞机的副翼,飞行员通过可移动的副翼来保持飞机的平衡。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在大航海时代之后,人类将进入航空时代。

  1909年7月25日:法国发明家布莱里奥驾驶自己设计的单翼机“布莱里奥”Ⅳ型,早上5点从法国加莱出发,37分钟后降落在英国丹佛,这架飞机的发动机有3个汽缸,飞机最高时速为40公里。

  1919年7月:英国的R34飞艇首次完成横跨大西洋的双程旅行,7月2日从爱丁堡出发,4天后在纽约的长岛降落。飞艇上共有30名乘客,工作人员要先乘降落伞到达地面将飞艇固定。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靠的飞机促成了航线的开通。战后,飞机被用来运送来往于伦敦和巴黎的官员,以参加战后和谈。同时,民用服务也开始了。乘客搭乘德·哈维兰DH4客机来往于巴黎和伦敦。

  1933年2月8日:波音飞机公司推出其第一架客机的原型——波音247。它具有全金属的流线型机架,单个机翼的展幅达22.6米,起落架可以收缩。飞机能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飞行,最高时速达到322公里。可乘坐10名乘客和两个飞行员,能不加燃料持续飞行1297公里。

  1939年8月24日: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德国升空。由德国海因凯尔公司研制的HE-178飞机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时速达到640公里。这一发动机是德国科学家、25岁的奥海因博士发明的。

  1952年:一架由英国海外航空公司旗下德哈维尔公司研制的“彗星1号”完成了从伦敦到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飞行,这是喷气飞机的首次民用。但两年后的一次飞行,“彗星1号”发生了爆炸。

  1958年10月4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开辟了首条跨越大西洋的民用喷气机航线。84名乘客乘坐“彗星4号”飞机从伦敦飞往纽约,飞机采用4个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制造的发动机,巡航时速达856公里。3个星期后,泛美航空公司采用波音707飞机开通了纽约至巴黎的航线。

  1970年1月23日:全美航空公司波音747飞机从纽约出发到达伦敦。随着飞机乘客越来越多,天空越来越拥挤,能运输更多旅客的飞机可以给旅客带来更便宜的票价。波音747当时的时速达到1024公里。

  1976年1月21日:两架协和式超音速飞机同时从伦敦和巴黎起飞,飞往巴林和里约热内卢,协和式飞机由英法联合研制,载客100人。

  20世纪90年代后期,空中客车公司决心研发超大型客机,A380于2001年初正式设计定型,2005年4月27日首架A380试飞成功。■

  冰 箱

  ◎鲁伊

  不看电视,不开汽车,不接入市政电网,不在家里安装电话,不用现代化的农用机械,不碰计算机和互联网,甚至连纽扣,也被认为是奢侈生活的标志之一而被年长的妇女所拒绝——对于居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阿米什人(Amish),一切可能妨害他们世外桃源般田园生活的现代科技产物,都被严格地加以禁绝。

  然而,几年以前,当本刊记者与朋友旅行至阿米什人聚居地之一的纽霍兰镇(New Holland)时,猜猜我们在他们的家里看见了什么?

  在几乎每一个厨房中,都至少矗立着一台擦得亮闪闪的大冰箱。

  “人人都需要一台电冰箱,它是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在《欲望对象:设计与社会》(Objects of Desire:Design and Society)一书中,阿德里安·佛蒂(Adrian Forty)这样写道。20世纪50年代,当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将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捆绑在一起,向战后的日本家庭成套推销时,他将它们定义为“家庭现代化的三大神器”。这三者中,冰箱的关键技术成熟最早,在全世界城市家庭中的普及速度最快,普及率也最高。正因如此,静悄悄藏身厨房的它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而作为现代化传播符号的电视,则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与讨论。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三大神器,一个无可质疑的事实是,无论是电视所代表的家庭娱乐,还是洗衣机所代表的家庭卫生,脱离了冰箱这一“促成以家庭为基地的生活方式形成”[英国学者戴维·莫利(David Morley)]的关键因素,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戴维·莫利是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媒体与传播系教授,在他的名作《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中,莫利指出:“如果没有电冰箱带来的便利,就不可能卫生清洁地储存大量的食物,那么以家庭为主的生活模式就不可能实现。”在他看来,电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习惯于待在家里的人群,而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家庭,正是在冷藏技术发明之后才逐渐成形的。至于洗衣机,其重要性远远无法与冰箱相提并论更是不言而喻。1904年,当家用电冰箱还只是一个美好但遥远的概念的时候,电动洗衣机就已经连篇累牍地出现在报纸广告中,但是直到今日,美国的许多家庭仍然没有洗衣机。而根据英国学者琼-克劳德·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的研究,至少在西方,购置洗衣机在男女伴侣关系中的意义几乎与结婚戒指和结婚誓言同等功效,只有当两人对未来将稳定地共同生活在一起有相当程度的把握的时候,他们才会讨论共同拥有一台洗衣机。

  1999年,美国一家咨询公司调查了1000名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身份的受访者,当被问及“生活中哪一种家用电器最最离不开”时,90%以上的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冰箱。现代人对于冰箱的依赖,已经超出了它作为存储食品的容器的本意。它象征着免于饥饿的安全,象征着新鲜食物带来的健康——“电视机总被认为可能引起许多不好的结果,而电冰箱通常被认为是有用而无害的产品。人们经常将它比喻成一个‘好妈妈的机械替身’。”戴维·莫利写道——甚至象征着家庭的幸福与凝聚力。冰箱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摆在厨房中最显眼位置的冰箱,被默认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无法忽视的注意力焦点,因此成为最适合留言和悬挂家人照片的地方之一。微软公司“智能化厨房”的未来蓝图,其中心正是一台充当家庭总调度师的电冰箱——不可想象,除了冰箱之外还有其他任何家用电器有资格肩负起这样多任务的重担。

  然而,作为现代富庶文明代表符号的冰箱,本身也充满矛盾。“打开来看,明亮可喜,关起门后,是嗡嗡的黑暗。”台湾作家柯裕棻在小说《冰箱》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回顾自1862年冰箱首次在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露面以来,这一个多世纪中冷藏技术的发展历程,你会惊讶地发现,现代家庭方便和舒适的代价,是24小时电表不停地飞转和恼人的运行噪声,而这其实并非冰箱的天然属性,完全是发明早期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冰箱所承诺的新鲜与健康,现实中很可能变成一种背道而驰的假象,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正在离真正的新鲜越来越远;氟利昂的故事其实只被讲述了一半,所谓的节能和绿色,背后的算计也许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冰箱和它所代表的种种令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富足但也备受牵绊的发明和技术,但正如一份联合国报告所陈述的那样,如果每个生活在非洲、亚洲和南美的人都要求像美国人一样享用冰箱和电视带来的现代化的幸福时光,已经不堪重荷的地球将迅速迎来自己的末日。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始,“进步”就被作为激发人类创造灵感的一个带有魔力的关键词而提出,姑且不论这种进步是否真的让人类变得更幸福,但毫无疑问的是,透支未来以换取眼前便利、舒适和繁荣的进步,如今已经沦为落后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如果不尽早面对真实的困境并加以解决,所有投射在冰箱上的关于现世安稳的美好想象,都将成为泡影。■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