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 庄键 报道
城市最佳实践区汇集了全球城市发展的经验,其中不乏交通领域的创新之举,在参观实践区的诸多案例后,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副总经济师黄国荣对欧登塞、不来梅、伦敦等案例中的多个交通管理手段颇为认同,也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昨日,黄国荣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吸取城市最佳实践区和此前申城交通发展的经验,“十二五”期间,上海仍将大力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力度将超过“十一五”。
谈城市最佳实践区
用政策引导公交优先
黄国荣曾专门前往世博园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学习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他说,不论是丹麦欧登塞案例的自行车、德国不来梅案例的共享汽车,还是英国伦敦案例的拥堵收费,这些交通管理的成功手段都给他带来很大启发。
“伦敦采用了收拥堵费的办法,上海也在研究,现在虽没有出台,但是这种理念还是要有的。”黄国荣所说的理念就是政府要用政策来引导公交优先。他举例说,“上海的优惠换乘,虽然市民每次换乘只节省一块钱,但这体现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方向。 ”
在最佳实践区内,一些国外城市的交通运作方式也曾在上海出现,如丹麦欧登塞建成510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上海闵行等区县也推行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黄国荣很关注这样的本土实践,他说,上海和欧登塞的情况不同,欧登塞城市很小,而在上海,自行车可能不适合长距离出行,但解决局部地区的短途出行,公共自行车的做法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谈世博交通保障
成功源于综合交通体系
黄国荣说,世博会客流量超过预测,甚至经受了单日103万人次的极端大客流考验。黄国荣认为,在过去的180多天里,无论是全市范围的城市交通,还是世博交通保障,都做得相当成功,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首要就是上海经过这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形成了比较好的综合交通体系。此外,为了保障世博交通,还特设了42条世博专线公交,5条涉博轨交,组建了一个拥有4000辆出租车的世博车队。在世博园内,包括地面公交、观光线、轮渡和地铁专线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使得园内游客的交通出行也得到了保障。
黄国荣同时提到世博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套从上到下的指挥体系,如果遇到极端客流高峰这样的突发情况,是应付不了的,这对上海以后举办大型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 ”黄国荣表示。
而信息化手段的采用也是世博交通保障的秘密武器。
谈“十二五”交通规划
节能减排将成发展重点
谈到正在制定中的 “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黄国荣强调,“十二五”期间,对于公交优先的推进力度将比“十一五”时更大。
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地面公交线网的优化,换乘枢纽的增加,公交专用道里程的增加,都会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交通发展的新方向。黄国荣表示,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全长650公里、包括380座车站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60个换乘枢纽,已有49个建成。未来五年内,还会建成更多换乘枢纽,使得轨道交通与公交、出租车、省际客运,甚至高铁等大交通的换乘更为方便。黄国荣透露,BRT这种轨道式的快速公交方式有可能在上海的新城区试点。
“在城市主要路段,对于公交车,还将通过信号灯的信息化控制,让它优先通行,这些设想都在制定和研究中,‘十二五’期间,公交优先这方面的动作会很大。 ”黄国荣表示。
节能减排也将成为 “十二五”期间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此次世博会有千余辆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外使用,是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高强度的客运保障应用。黄国荣认为,世博园区内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行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因为资金投入、技术完善等原因,新能源公交车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一定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对于公交车的更新换代也将加速,黄国荣表示,目前上海大部分柴油公交车的排放水平在欧Ⅲ、欧Ⅳ,但依然有欧Ⅱ排放的公交车在使用,出于控制污染排放的需要,这些高污染排放的公交车将被逐渐更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