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开幕百日收获颇丰 展现公共外交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07:54  新闻晨报

  □晨报世博记者 吴志浩

  不知不觉,上海世博会开幕已过百日。半程回顾,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收获颇丰。不过,有一项收获可能难以统计,只能由有心者细细体会,那就是中国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世界得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进而开始理解甚至尝试中国式思维。

  上海世博会的空前规模和良好运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能力,意义深远的主题以及先进理念昭示出大国责任感。这无疑会坚定人们与中国共同发展的信心。以刚刚过去的南非国家馆日为例,原本对中国印象模糊的工商领袖们豁然发现未来之路,而在这条路上一定要与中国携手同行。

  当然,两百多个参展方的精彩展示,吸引数千万人涌入世博园,既显示了中国的能力与活力,也会暴露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一些外方参展者最初难以理解。不过,世博会为他们提供了与中国组织者、同行乃至民众朝夕相处的机会,他们开始真正认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中国。 “现在每天入园参观的人比我们全国人口都多,办事方式当然会与我们在国内有所不同。 ”冰岛馆副馆长恩娜(UnnurB.Vilhjalmsdottir)说。

  人多尚属表面问题,思维的差别影响更大。 1970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毛泽东主席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在天安门城楼的合影,向美国发出赞成中美实现高层对话的信息。尼克松政府却无法读懂这一含蓄的方式。此后多年,尽管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但思考及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同仍时而带来误解。

  何时才能心领神会?这不仅需要中国学会对方的话语,也需要外界理解我们的思维。在上海世博会上,诸多国际友人已意识到这一点。以色列馆副馆长蓝天铭(Amir Lati)从“黄牛”身上发现了两国民众的诸多共同点,确信以中合作空间巨大;芬兰副总代表溥明睿(Mikko Pu-ustinen)以自己会用中国式思维办事为傲;瑞典总代表任安莉(AnnikaRembe)对一些现象从疑惑到理解,并乐意在今后继续充当瑞中沟通的桥梁……

  这就是世博公共外交的魅力。与某些国家通过影响外国公众、营造外国舆论,给外国政府造成压力以实现自己政策目标的公共外交有所不同,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上海世博会100天来的接触、碰撞、认识、理解,传达出“和而不同”的理念,正如无声春雨滋润着中外民众的心田。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