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世博记者 邹娟
昆士兰科技大学与同济大学城市最佳实践研讨会昨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曾负责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后世博规划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师协会昆士兰分会会长、昆士兰大学副校长保罗·格林非尔德教授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建议,上海的后世博规划要有自己的风格,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舒适惬意。
世博改变
当地人生活方式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曾在1988年举办世博会。会后,园区被改建为充满活力的休闲、商业和娱乐中心“南岸”(South Bank)。南岸改建项目推动了整个布里斯班城市的发展。
保罗教授介绍,原先南岸所在地,都为工业厂房,时常受台风、洪水侵袭,1974年,一场大水给这个地方带来致命的损坏,此后政府将地收回。
1988年的世博会之后,布里斯班人的生活也悄悄发生改变。之前这个城市独栋的房子比较多,市民多在家里活动。世博会的召开,给当地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也让当地居民越来越接受户外、咖啡厅等开放式的休闲生活方式。
世博会结束后,世博会的土地应该怎样利用?这一问题曾在布里斯班引起激烈的讨论。最后,考虑到当地人对休闲生活的喜爱,最后,世博会场区得以保留作为公共资源。
建人工沙滩
让城市很“生活”
之后,南岸地区便建起音乐厅、图书馆、剧院以及写字楼。
保罗教授介绍,布里斯班与上海的相似之处,在于两座城市都有河流流过,而且河道弯弯曲曲,初到的游客容易找不到方向。因此,在南岸开发过程中,整个沿河区域,都能乘轮渡,顺着河流参观。
在布里斯班后世博建设规划中,设计师们很少搬动原有的建筑,并模仿澳大利亚生态,人工种植很多植物,挖掘小溪,甚至在河边建起了人工沙滩。现在,南岸沙滩也成为当地居民约会的胜地。
“上海的后世博建设,我建议首先要找到自己城市的风格,然后一定要环保,让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舒适惬意。”保罗教授说道。
本周,在城市规划馆的5楼,名为“感受昆士兰州的魅力与精彩——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后的发展”照片展也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