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有望跻身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13:5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缝合”长三角

  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有望从目前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办公室”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上海报道

  1984年, 24岁的吴志强从同济大学毕业,他获得了学校首届研究生枫林节学术作品竞赛唯一的优秀奖。时任上海市长汪道涵颁奖时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做设计的年轻人,要关注以后的世博会,以后中国如果能办世博会了,你们要发挥作用。”

  2004年,44岁的吴志强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他的团队在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的全球征集中中标。吴志强被任命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2010年4月20日,世博园区首次试运营。浦江两岸,在一弯优美的弦月---卢浦大桥和一架巨型竖琴---南浦大桥之间,象征中国精神的“东方之冠”、日本“紫蚕岛”、以色列“海贝壳”、英国“刺毛球”⋯⋯铺陈在这片5.28平方公里的沿江带,成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和这个星球的聚焦点。

  给了上海世博会第一推动力的汪道涵,梦想成真。吴志强把汪老之梦“物化”成实实在在的建筑、规划,还有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版图上的重心位移。

  一切,缘于26年前的那次握手。

  一条延长线

  浦江游一直是上海旅游的必修课。世博园开园后,浦江游成了多选项:乘船行在江上的游客欣赏完两岸的历史和现代建筑后,还将在南浦、卢浦两桥间看到瑰丽的世博园,如果继续向徐浦大桥段延伸,上游的田园风光也将是一道独特风景。

  世博园为黄浦江画了一条延长线,同时,又促成了城市重心的位移和新中心的诞生。

  园区在世博会后将转型为一个全新的商务文化功能区,成为上海未来第三个市级中心,目前的两个市级中心分别为浦西的人民广场和浦东的陆家嘴。

  随着新市级中心渐露雏形,上海的城市发展将从人民广场至陆家嘴的东西方向,掉头向南,形成上海中心商务区沿黄浦江由北至南向两岸辐射的格局。

  “1845年,英国人选择了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的一块荒芜之地建立租界。此后,沿水系行走是上海开埠以来城市中心生长的基本逻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者徐建平说。

  以黄浦江和苏州河为轴心的地带都被列强瓜分,以至于上世纪20年代“上海特别市”政府发起雄心勃勃的“大上海计划”后,发现在原有的中心区已无立足之地,被迫往黄浦江下游的杨浦区迁移。

  今天位于杨浦区的上海体育学院办公大楼,正是原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所在地,这幢绿琉璃瓦大厦正门厅内的水磨石地面上,嵌画了一幅当时的上海版图,它酷似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黄浦江是身体,中心城区则是压在身上的壳。徐建平说:“这显示了黄浦江的承载和重要。”

  那么,为何还要加重黄浦江的负载呢?据吴志强介绍,1999年,上海市打算为申博物色一块土地时,曾有不下三个方案,但最终回归黄浦江及周边地区,因为“黄浦江既是上海的母亲河,又是必须飞跃的‘天堑’。而世博会就是一个最佳契机,可以重塑城市心脏,创造浦江两岸辉煌”。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分析说:“未来上海市中心仍然会沿江行走,继续画延长线,‘十二五’的重点区域还是沿江,目前各区都将沿江开发作为重点,共同把沿江带编织成纺锤型,是上海市中心的布局前景。”

  从“缝合”到“长合”

  以河为址的世博会不乏先例,跨江规划世博园,则是世博史上的首次。

  巴黎5次在塞纳河畔办世博会,但影响主要在“左岸”地区,上海世博会要影响浦江“两岸”。

  黄浦江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奇异风景,左岸历史---外滩,右岸未来---陆家嘴,两岸像是两座城。

  改革开放前,上海是座单边城市,黄浦江即市区边界。浦东人乘船去对岸,说是“去上海”;浦东大开发后,形成以陆家嘴延伸段和世纪大道为中心的“东上海”,与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西上海”隔江并立。

  “我的观点很明确,城市是不能分裂的,需要在新的历史空间基础上进行缝合。”吴志强说,他在等待一个良机,“上海老城和新城最有效的缝合手段是跨两岸的重大项目。世博会对上海来说是历史性的归一。”

  接下来是怎样缝合。吴志强有德国经验,他在柏林工大求学、工作8年,经历了柏林墙推倒后柏林城的缝合。“都市缝合”这个词就是他在写一篇上海和柏林城市比较的文章时想到的,他提出了缝合城市的10种方法。

  “西方的缝合是浦东浦西各设桥墩拉索道相连接,把两岸的不同风貌完全用同元素缝合,这是典型的西方智慧。”吴志强说。他最初想到的方法是用绿化带在两岸画一个圆,但是资金投入之后,他发现这只是勾连了一层表皮。

  最后选定的方案是“异质缝合”。浦东沿岸,是以绿色环境铺底,又在其中点缀以演艺中心等文化元素;浦西沿岸,则以工业文明铺底,又增加了一定的绿色空间。

  “将两岸的建筑空间抽象后,我突然发现这就是一幅中国的阴阳图!”吴志强说。

  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乔兆红对这个方案的评价是:“场地规划以跨越黄浦江两岸的滨江绿洲作为世博会场地的空间纽带和形态核心,并通过穿梭于建筑物之间的带状和楔状绿带,展现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然,从“缝合”到“长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屠启宇说,浦东、浦西完全是两个时代的城市,浦东没有“街道”,只有“马路”,除了少数老城区,居民没有与浦西类似的感受,心理上和文化上的缝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溢出效应”是全国性的

  世博园区不仅沿黄浦江做了一条延展线,还像强磁极一样辐射着苏州河。

  世博园的绿溢到了苏州河。江南春雨中,沿河两岸新播的绿色渐渐晕染开来,过去单调枯燥的灰白河堤上,种上了美人蕉、芦苇、石菖蒲等植物。继浦江游线路后,苏州河水上巴士游线路也于世博前开通。

  苏州河在上海境内蜿蜒53.1公里,共18个湾。正如其名,它还流经苏州下辖的吴江市、吴中区、昆山市,也把世博园的溢出效应带到了流经地。

  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沈文娟为这座“上海后花园”确立的目标是:“力争达到40%以上的入(世博)园游客能够到苏州。”

  目前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旅游部门已全部接轨世博会,长三角预计将成为世博会期间旅游业最活跃的地区。江浙地区的很多小县城里都树起了醒目的海宝广告牌;而在上海,房产中介正热推着江浙的商铺投资,尤以嘉兴、安吉为甚。

  这意味着以上海为圆心,距离100公里的苏州和周庄,150到200公里的无锡和杭州,300公里的南京、扬州和镇江,都将获得上海世博的“溢出”财富。

  在学者眼中,上海因世博会而产生的“溢出效应”广泛而深刻,甚至可以改变长三角的版图,实现长三角的“统一”。

  屠启宇说:“长三角正在变‘平’,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16个地级市,上海一直是老大,现在这个金字塔正在扁平化,二线城市的GDP在上升,上海的老大地位在下降,这也是‘溢出’后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缝合上海浦东、浦西的是世博会这个大项目,那么缝合起长三角城市群的则是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对生活和工作形态的影响是深远的,欧洲没有户口制度,通勤人口非常普遍,日本更普遍,扁平后的长三角版图将会产生巨大变化。”屠启宇说。

  全国政协委员陈经纬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使长三角发挥‘后发优势’,推动长三角跻身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届时,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有望从目前的‘世界工厂’升级为‘全球办公室’。”

  乔兆红认为上海的“溢出效应”甚至是全国性的,“(新中国)苏、赣、徽被称为上海支援建设的小三线,鄂、湘、川、黔被称为上海支援建设的大三线,这大小三线建设,对长江沿岸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世博会,上海将再次带动长江流域的大联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