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国企业曾成立俱乐部支持上海申办世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 09:57  BTV《天下天天谈》

  姜华:看来举办世博会,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的确也不亚于奥运会。刚才说到很多人把世博会和奥运会相提并论,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可能是比较相似的,比如说竞争都非常激烈,刚才您也提到了。

  吴建民:是,申办过程非常激烈,开始是6个国家申办,最后阿根廷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退出,5个国家,世博会的历史上5个国家申办世博会,是第一次。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要展示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要在我的国家申办,他要去对代表们做游说工作。因为国际展览局跟国际奥委会不一样,国际展览局是政府兼国际组织,是政府派的代表。国际奥委会,是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所以当时国际展览局的总部在巴黎,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都在巴黎,这个时候国内就说,你要想办法去说服这些代表,吴仪同志讲让我当前线总指挥。所以当时我就把使馆一百多人里面最优秀的力量分片,一个参赞带一个组,我说你们包干,这几个人你们去做工作,有些特别重要,我亲自出面去跟他们谈。 谈的过程当中,我就想了,有两种办法,一个是帮帮忙,投我一票,我给你一点好处,这个大概不好。

    要想办法跟人家讲,我们中国申办上海2010世博会,这个是为中国的利益,也是为世界的利益,你要讲道理,不讲道理不行,要说你上海申办的优势,第一大优势,世博会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说到中国举行,是不是世博会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这个很有说服力。第二,一百多年历史上,从来没有举办过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现在由于一批发展中国家在崛起,世界城市化在加速,这个主题是不是世界关注的,中国第一次以城市举办这个主题,这是第二点能够站住脚。

   第三大优势,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的进程的过程当中,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博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际合作,如果中国申办成功了,对发展中国家有好处。对发达国家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会增加,分享中国经济的成果。当时我跟法国大企业接触很多,我就跟他们讲,我说上海世博会这件大事,这件事如果要成功了之后,那对中国和法国之间的合作,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他们说有道理。我说你们能做点什么事?你们能不能支持我们一下?他说我们回去考虑一下。

    结果法国的大企业,家乐福带头的,成立了支持中国申办2010上海世博会的俱乐部,从来没有搞过,他一成立这个东西之后,他不仅光是有言论,还有行动,我们举办一些演出,一些活动,他们资助,在巴黎塞纳河上面租了一条船,支持上海世博会。2002年12月在摩纳哥举行第132次国际展览,家乐福的商店里面,打出了支持上海申办的标语。其他申办国家说,我们国家也有家乐福,你干嘛支持中国,不支持我。

  姜华:这样有一点风险。

  吴建民:有点风险。其他大企业跟申办国也有合作,说你们为什么光支持中国,不支持我们,你们偏心不好。

  吴建民:他们的一些法国大企业家,你不能不承认很有眼光,他说我们支持中国,是看到中国的发展,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支持中国,对中国有好处,对世界也有好处,这个话讲得挺好。

  姜华:可能也正是因为国内国外通力合作,才能使得这次申办成功。

  吴建民:是的。

  姜华:从1851年的万国世博会,到现在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程,而且世博会上,都会展示一些人类文明最新的成果,有一些当年的展示品,一直到现在还让世人受益呢,我们来看一下。

   历届世博会上的精彩展品

  1853年,纽约世博会展出的电梯令观众惊讶不已;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

  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出了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

  1876年,自由女神像的头部,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

  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了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等划时代的发明;

  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留给巴黎乃至全世界一座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身穿黄色广告服装的柯达小姐与柯达胶卷一样,成为世博会最亮丽的风景线。

  1904年,在圣路易斯的世博园区中,一位卖冰激凌的摊主因为盘子用光了,随手拿起旁边摊位的一张波斯薄饼卷成喇叭状,然后盛一勺冰激凌放在喇叭口上。今天,蛋筒冰激凌已成为大众的美味。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由于包装粗糙土气而少人问津。一参会人员将一瓶酒摔在地上,顿时酒香弥漫,吸引众人齐声赞好。茅台酒从此名扬世界。 

  姜华: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世博会上展出那么多精典的展品。不知道这次上海世博会上,会不会也会出现类似蛋筒冰激淋,还有柯达胶卷这样的产品,成为我们日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吴建民:我想上海世博会的情况,跟当时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像现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面临很大的问题,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城市拥挤,垃圾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了,而且现在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必由之路,所以这个城市的建设,必须要考虑这些大的趋势。我想今后上海世博会之后,留给世界的,留给中国的,就是城市如何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包括人,衣食住行都会有变化。你看看现在人,在餐桌上用很多餐巾纸,你说多少人用餐巾纸,有限的吧。

  吴建民:如果说世界发展了,全世界几十亿人用餐巾纸,那需要砍多少木头,这个大概不行。所以现在有人呼吁,手绢应该回来,我衣食住行,衣服也会发生变化,衣服当然为了美观,但是现在智能衣服,保温,穿了之后对你心情有影响,但是同时又是对于低碳的,这一系列东西都会变化,我想上海世博会它还会给你各种各样的启示。上海还有一个特点,这次世博会创新,它就是最佳实践展览,我这个城市里面,采取了什么办法节能很有效,采取什么办法处理垃圾污染非常有效,它把最佳实践区展览,通过竞争,大家评委,看到这城市里面采取了什么装置,对这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有帮助,这一点我想它将来在世界可能会推广,在中国会推广。

  姜华:所以我想这次世博会,为人类留下的遗产,也许不是有形的,比如说生产出了什么新的产品,而是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观念,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节能,环保,低碳,然后分享更有效的,更积极的一些经验。

  吴建民:对,你讲得很多,它是更大的,当然也会有形,包括衣食住行都会变化。

  吴建民:目前建筑应该说是很不节能的,这个建筑物要变一变,比如说节能材料多一点,夏天的时候,玻璃少一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变化。我们对上海世博会的期待看各国是怎么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各国是怎么理解的,他有什么绝招,全世界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非常值得看。

  姜华:然后大家一块儿分享。其实最早的世博会,并不是每一次世博会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的,而是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开始,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一届的世博会的主题,是一个世纪的进步,从那之后,每一届世博会都有自己的鲜明的主题了。我们现在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各届世博会主题的特色。刚才我们说到,中国是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历程。

  新中国的申博之路

  1982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在美国诺克维斯克的“能源,世界的原动力”世博会上,设立了历次世博会上展出规模最大的国家馆之一。观众在中国馆前排起了长龙,争睹东方大国的风采,新中国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世博会的独特魅力。

  1993年,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的昆明举行,获得了空前成功。

  1999年12月8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国际展览局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上海作为申办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并确定了以时任国务委员吴仪为主任委员的申办委员会成员名单。

  2001年5月2日,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健民正式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申办申请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

  2002年12月3日晚,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举行。89个成员国的代表投票选出上海为第41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

  姜华:看了这个场景,您是不是也觉得似曾相识,因为您看2002年12月3号的时候,也是在蒙特卡洛,因为我们第一次申办奥运的时候,就在蒙特卡洛,我记得当时您也去了。所以在宣布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时候,我估计您那一刻的心情,肯定也是不能平静的。

  吴建民:是的,在蒙特卡洛举办的时候,很有意思。我们住的旅馆,就是93年我们中国代表团住的旅馆。

  姜华:同一家旅馆。

  吴建民:很大一个旅馆,因为中国代表团人多,太小旅馆住不下,他们一联系其他旅馆都定了,这个旅馆可以,问我行不行,我当时一考虑,我说可以,没问题。

  姜华:是不是有的工作人员觉得,上次我们在这儿申办没成功,是不是咱们应该不再进这个旅馆了?

  吴建民:是,有这个忌讳,我觉得当时形式变了,中国发展多快,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有变化,所以当时我有信心,我说没事,就进这个旅馆,不信那个邪。

  吴建民:12月2号晚上,大家都蛮紧张的,有些同志第二天早上要亮相,在大家投票之前,你还要陈述一次。有些同志很紧张。晚上要休息好,不休息好第二天亮相的时候状态不好。法国有一种茶,它不是茶,是一种叫做段树的叶子,和花,组成的饮料,那个对催眠有好处,他们就开玩笑说,给这些领导同志每人一包,喝一杯,临睡之前喝一喝,安安神。但我没有吃这些东西,我心里很有把握,因为搞外交有一种感觉,人家会不会投你票,你跟各国代表接触之后,马上感觉出来是什么一种状况。

  姜华:当时您接触之后,有什么迹象吗?当时有判断吗?

  吴建民:因为申办国每个在现场都有一个场馆,介绍我的优势,到了最后,其中我们竞争对手的一个大使看见我去了,悄悄地对我说,吴大使,如果你们明天胜利,我会感到高兴的。

  姜华:因为他的城市也在申办。

  吴建民:他作为大使,也是前线总指挥,我心里想他讲这个话,反映出来气氛是对中国有利的,在投票的过程当中,韩国一度票数上升了一点,当时是不允许把这个情况向外面透露的,因为还没有结束,一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在里面可以带手机,但他们大概透露出去了,韩国一下子欢呼起来,好像他们胜利了,我们中国代表团在外面看了发毛。我们非常守纪律,到最后才把这个情况告诉外面,最后结果已经出来了。

  姜华:所以您看,您也说到,做外交工作这么多年,您对当时的形势,或者最后的结果,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的。您现在再回想起来分析,上海能够成功地申办世博会,到底成功的原因哪里?

  吴建民: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国家在崛起,这个势头非常猛,中国在发生大的变化,凡是来过中国的人跟没有来过中国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看到中国这个变化。

  吴建民:说到底,这跟世界的大趋势有关系,国际管理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洲在崛起,中国是亚洲的一大块,世博会是追随历史潮流的,也追随这个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股大潮流。

  姜华:你看我这儿还有一组数据,确认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达到了242个,创下世博会诞生150多年来的参展规模之最。另外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参观的人数会达到7千万人次,这些数字说明什么?意味着什么?

  吴建民:这些数字都是破纪录的,不是偶然的,你看上海举办这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在一个最大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大家要看世博会,同时也看看中国今后的走向,所以它很吸引世界各国的观众。我想在今年世博会期间,来中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可能也会破纪录。因为184天里面,参展国都要举行本国的展览日,举行本国展览日的时候,一般国内都要来一个重要人物,起码是个部长,很可能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世博会期间这一点,可能也是破纪录的。

  姜华:好的,非常感谢吴大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从今年的5月1号到10月31号,184天的时间里,全世界的目光将再一次聚焦中国,聚焦上海,我们相信届时,全中国也将会给世界呈现出一个更加文明开放和进步的形象。节目的最后,我们也给大家编辑了一段网友们自发制作的和世博会有关的视频,我们来看一下。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