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新闻中心于9月29日邀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就上海世博会筹备情况接受采访。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先生介绍上海世博会相关情况。上海世博会展期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半年,一共184天,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参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集世界之智,办一届全球文明的盛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创下世博会历史记录。迄今已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但不少参展国家不但没有降低标准,还增加了参展投入。许多国家表示,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更需要把上海世博会作为展示世界发展前景的平台,鼓舞人们战胜危机的勇气和信心。国际社会的热情参与,令我们深受鼓舞。
参展方展馆设计创意新颖。本届世博会很多展馆方案极具看点。从会发光的英国“创意之馆”,到阿联酋的幻彩“沙丘”;从时尚动感的新加坡馆“音乐盒”,到“小美人鱼”带来童话乐园的丹麦馆等等。场馆内部展示内容精彩纷呈。比如,在法国馆可近距离观赏奥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梵高、罗丹等大师的艺术珍品;在沙特馆感受1600平方米世界最大的IMAX电影带来的巨大震撼。所有参展方都希望向全球观众展示其对世博主题的独到理解和生动演绎。
二、举全国之力,办一届展示中华文明进步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是由国家申办的国际盛会。因此,举全国之力,体现在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各个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由国务院领导挂帅,中央近40个部委和上海市共同组成,精心组织,协调推进各项筹办工作。
世博园区建设集中汇聚了全国相关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中国国家馆的建筑方案,由国家建设部牵头、中国建筑学会统一组织,面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最终确定结合了以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领衔团队设计的“东方之冠”方案和清华大学团队设计的叠篆方案。中国馆的展示主题,经过全国各领域专家的研究论证,确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设计方案由中央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领衔主持。同时,上海世博会的招展参展、各类场馆建设、展览展示策划、论坛活动、网上世博、宣传推介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国各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三、创新发展,办一届特色鲜明的世博会。世博会追求理念创新。上海世博会将推出“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两大极富特色的创新项目。世博会追求科技创新。在上海世博会上,观众不仅能看到参展方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还能处处感受“科技之光”。世博科技运用有不少亮点,比如:园区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5兆瓦;将使用氢能源车、超级电容车等清洁能源车辆,使园区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大规模集中使用新型半导体LED照明系统等。此外,生态节能建筑、江水源热能采集等新技术也在园区内广泛应用。
四、人文荟萃,办一届内涵丰富的世博会。展馆展示、文艺活动和论坛是世博会内容的三大支柱。上海世博会期间,各类文化演艺活动将超过2万场次,平均每天100场。目前,许多参展国家已经递交了馆日活动方案和特色表演活动的方案,国内各省区市都已提出了活动周方案,并已申报了演艺节目。
上海世博会还将举行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和公众论坛。其中,高峰论坛将在2010年10月31日举行,议题初定为“城市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6场主题论坛将由世博会执委会联合相关国际组织、国家有关部委,分别在长三角地区6个城市举办,它们是在宁波举办的“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在苏州的“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在无锡的“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在南京的“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在绍兴的“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和在杭州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
五、科学规划,办一届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世博会。世博会园区选址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南浦和卢浦大桥周边的黄埔江两岸。到今年年底,园区场馆设施将基本建成。整个上海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紧进行。比如我们对浦东和虹桥机场进行了扩建,2010年将形成8400万人次的吞吐量;2010年我们也将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运营里程将达到420公里。这些设施的建成,将为世博会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也为上海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以人为本,办一届欢乐、祥和的世博会。随着世博会日渐临近,我们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向运营准备和实施,做好游客的接待、服务,是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奥运会相比,世博会运营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注重展示创意、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气氛轻松祥和;参展者数量多,园区范围大,活动场次多;时间跨度长,游客规模集中等等。我们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抓紧编制和实施世博会安全保卫、交通组织、食品卫生、志愿者组织、游客接待等各项运营工作方案,确保办一届安全、欢乐、祥和的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