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兵家必争”要变为“商家必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14:37  东方早报

  徐州概览

  古称“彭城”,有4000多年历史。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的历史文化悠久,中华养生鼻祖彭祖、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徐州是苏北最大的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人口947万。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069元。 

  早报世博记者 吴志刚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全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中国、聚焦上海。江苏徐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新的一员,将以积极姿态主动融入‘世博旅游’、‘世博经济’中去。”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接受世博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华夏九州之一、汉高祖刘邦故乡、五省通衢,“徐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你习惯了江南的婉约娟秀,不妨来体验一下豪放大气。”提到徐州的人文底蕴,曹新平颇为自豪。作为京沪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京沪高铁通车后,平均6分钟左右就有1班高速列车经过徐州,至上海只需2.5个小时。曹新平表示,徐州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迎接 “高铁时代”的到来,融入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

  不仅如此,作为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省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提出将徐州打造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整个苏北地区的发展。“与苏锡常相比,徐州接受上海的辐射有所减弱,但我们也具备抢抓机遇的明显优势。”曹新平说,那就是在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的同时,利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优势,国内领先的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优势,独特的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和山水文化优势,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通过优势组合,扩大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空间,实现共同发展,力争将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打造成“商家必顾之地”。

  “世博游”主推楚风汉韵

  世博日报:上海世博会将对周边地区的旅游业产生巨大推动,徐州有何计划?

  曹新平:徐州非常重视世博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分享商机的同时,希望借此向全世界展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人文风情以及欣欣向荣的城市面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度,推动国际化、现代化进程。

  上半年,我们已经开展对接世博旅游的一系列工作,如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上海的“世博旅游展”,推广“徐州汉文化旅游2日巴士自由行”等特色线路,申报“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等。接下来,还将重点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服务品质优化、旅游形象提升三大工程。一是汉文化景区二期、龟山民间博物馆、大运河窑湾古镇等建设,打造一批高品位、高水平的精品景区;二是观音机场改扩建、火车客运站改造等交通提升工程;三是旅游宣传推介,在上海举办以展示徐州旅游特色资源、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让上海市民以及世博游客了解、认识徐州。

  世博日报:两汉文化是徐州标志性的特色。在世博会针对江浙沪汇编的55条“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中,徐州有4条入选,请介绍一下。

  曹新平:这4条线路都体现出徐州的旅游文化品牌——汉文化。徐州历史悠久,尤以汉文化最为夺目。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与政治生涯的起点,还是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如今,承载着汉代文明精粹的历史遗迹遍布徐州,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代玉器最具代表性。

  徐州一直致力于汉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先后开发汉文化景区、龟山汉墓景区、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项羽戏马台、沛县汉城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两汉文化看徐州”已经成为旅游业的共识。

  把徐州这座城市拟人化,可以说是“英雄美人”的珠联璧合:不仅有雄浑豪放、丰厚凝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婉约娟秀、柔美多姿的山水园林风光——以云龙山、泉山、凤凰山、云龙湖为中心的南郊风景区同样引人入胜。

  世博日报:徐州、淮安、连云港近几年建设“江苏旅游新三角”,这次是否会抱团吸引世博游客?

  曹新平:“江苏旅游新三角”共同体成立于2006年。徐州、连云港、淮安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均位于江苏北部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与东陇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连云港、淮安的“西游文化”与徐州的“楚汉文化”相呼应,形成“汉风”、“神山”、“名人”、“美食”系列旅游品牌。

  抱团开拓市场的模式给三地旅游业快速提升注入了活力。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借助这一盛会的游客潮与关注度,对提升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繁荣旅游市场有更重要的意义。 

  壮大四个“千亿产业”

  世博日报:徐州是传统工业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曹新平:徐州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就是江苏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提出的“四大千亿元产业”,包括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光伏能源产业、食品产业和商贸物流旅游业。

  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推进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不是依赖资源能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走“一黑一白一条枪”(煤炭、水泥、卷烟)的传统路子;而是在促进量的同时更重视质的提升,彻底扭转依赖能源资源产业,走外延式扩张的路子,把产业结构调轻、调优、调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加速融入长三角、迅速壮大四大产业,徐州将着力加快产业资本对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力争将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打造成“商家必顾之地”。徐州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重点,一直是上海、苏锡杭等长三角城市。徐州在上海设立了招商联络办,与苏南开发区建立了南北共建合作关系;每年都在长三角城市举办招商推介,借助长三角这一产业资本汇聚平台引进了中能多晶硅、沃尔玛、苏宁、上海绿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融入“3小时经济圈”

  世博日报:徐州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交通枢纽,也是江苏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未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打造江苏新的增长极?

  曹新平:徐州处在苏鲁豫皖交界,区位优势明显,又是长三角、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连接带。“中间地带”可以集两大板块优势,但也容易被边缘化。如果不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区域中心的集聚辐射力,就可能由区域高地退化为经济洼地。

  长三角的龙头在上海,长三角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都呈现向上海发展的态势。下一步,徐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抓住京沪高铁建设契机,做好高铁徐州段建设的前期工作,发挥作为京沪高铁重要交通节点、枢纽城市的作用;二是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还将规划建设徐淮铁路,进而打通徐州—淮安—上海的城际铁路;三是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加大力度,围绕构建与长三角间的快速通道,强化高速公路网建设;四是发展航空。徐州观音机场经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在已开辟20条国内航线和香港临时包机的基础上将有大发展。这样,徐州就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在不远的将来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