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镇江:要给世博客人独特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1日 09:09  东方早报

  “镇江人民期待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内外友人前来亲身体验这里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镇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钟灵毓秀的真山真水,一定会给世博嘉宾带来独特的体验。”在接受世博日报记者采访时,镇江市市长刘捍东表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镇江地处“宁镇扬都市圈”、紧邻“苏锡常经济圈”,明年沪宁城际铁路通车后,只40多分钟就能直达上海;经润扬大桥及规划建设中的过江隧道,又紧密连接苏中、苏北。“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给镇江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他说,镇江将积极服务世博,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进而促进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世博旅游“满眼风光”  

  世博日报:一直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的镇江,将如何借助上海世博会实现“大旅游理想”?

  刘捍东:镇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青山绿水,世博会将给镇江旅游带来巨大商机,更是对旅游业发展的一次促进。为实现“对接世博、服务世博、发展世博经济”的总体目标,我们重点做2项工作:针对世博期间7000万人次客流进入长三角这一机遇,打造山水文化游、生态观光游等3-5个有特色的旅游精品体系;利用世博会平台,以“世博主题体验之旅”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培育市场、做大产业。

  为迎接世博游客,去年我们制定了《振兴旅游业发展3年行动纲要》,全面加快旅游项目建设,3年内将投入200亿元,一大批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已取得重要进展,仅接待设施建设就有3家五星级酒店开工。到明年,镇江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360亿元,成为经济增长一大亮点。

  世博日报:长三角旅游业发达,竞争也激烈。镇江旅游的特色在哪里?

  刘捍东: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没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注定没有生命力。镇江旅游主要有三大特色。

  首先是山水特色。镇江的地理特点是“一江横陈、连冈三面”,我们全力打造“南山北水”的新城市格局。“南山”景区的城市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随着南徐新城的建设,“南山”将走入城中。“北部滨水区”建设将形成相当于3个西湖的内江水面,4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滨水湿地,实现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水系连通,构成精品亲水旅游线。

  二是文化特色。历史上,镇江控吴负楚,江阔山险,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权一度迁都于此,造铁瓮城,使镇江成为三国名城和吴文化发祥地之一;白蛇传中的经典片段“水漫金山”、“天仙配”的历史原型、“梁红玉击鼓战金山”都发生在镇江。此外,镇江诞生了南朝宋、齐、梁三代帝王和《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撼世之作。还有茅山道教文化、焦山“江南第一碑林”书法文化、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文化等。

  三是饮食文化。除香醋、肴肉、锅盖面传统“三怪”,镇江以河豚、江蟹、刀鱼、鲥鱼等为代表的江鲜美食及乡村土菜、时令果蔬近年来也闻名遐迩。

  我重点推荐2个入选“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的景区。一是获联合国表彰的历史文化保护项目“西津古渡”。这条古街历史上是长江南岸重要渡口,始创于六朝,堪称古建筑博物馆,1000米长的街区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很多文物建筑是“孤本”、“善本”。二是“刘备招亲”的北固山,登北固而眺长江,可以真切感受“天下第一江山”、“满眼风光北固楼”的意境。 

  真山真水、山水兼备

  世博日报:今年6月,镇江体育会展中心等4项重点民生工程动工——镇江一直想通过重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这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不谋而合。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捍东:镇江大有潜力、很有活力,也是最适宜人居的城市。市区有21座山体,长江依城而过,古运河贯穿其中,与金山、焦山、北固山及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组合成“大江横陈,翠环起伏”的天然画卷。这是周边城市不具备的,是发展潜力所在。

  有活力,使镇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特别是自主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前不久,我们出台了促进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每年将新增个体工商户1.5万户、民营企业4000家。

  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康王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宜”因此成为镇江最早的名字,似乎预示着这是适合安居乐业的地方。最适宜人居,主要得益于镇江的真山真水、山水兼备。为放大这种优势,去年以来,我们实施了新一轮城市建设工程,主要是三大重点工程。一是“南城北水”,是城市山林、大江风貌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标志性工程。将依托18平方公里的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按“新城市花园”的理念,加快优质资源向南徐新城集中,将新城建成集办公、住宿、商业、休闲娱乐、体育文化场所等多元素为一体的新中心。利用10平方公里由内江形成的“北湖”,将金山、焦山、北固山等整合成“三山”国家级风景区,做足“水文章”,建设城市滨水区。同时,3年内基本完成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二是“青山绿水”,用2年时间集中整治市区山体和3条通江河道,新增12个开放式公园,最终实现“南城”与“北水”的对接,使山、城、水合一。三是交通枢纽工程,完善铁路、公路和水运网,确保所有乡镇15分钟内驶上快速干道。

  理念、交通、产业三接上海

  世博日报:在苏南经济圈,镇江的发展起步稍晚但非常迅速。未来,镇江在加速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方面有哪些打算?

  刘捍东:地理位置注定镇江与上海的紧密联系。首先是理念对接。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门户,是长三角龙头和人才、资金、信息、航运等的高地。主动承接上海多方面的辐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镇江的跨越前进至关重要。我们要主动学习上海的发展理念,做好对接服务。

  其次是交通紧联。明年7月,经过镇江的沪宁城际铁路将通车;京沪高铁正在建设,2012年建成;规划中还要建设镇江至上海南翔的铁路。此外,宁镇扬城际轨道、润扬大桥及建设中的镇泰(州)过江通道,列入规划的五峰山过江通道,都将使镇江成为沪宁线上、沟通长江南北的枢纽性城市,预示着镇江未来的地位将更重要、城市的增值空间更大。

  再次是产业衔接。在做强特种造船、机械、高档纸、工业电气、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将加快薄膜太阳能、风能、软件业、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这些都需要上海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支撑;旅游方面,将加大在上海的营销推介,让更多的人到镇江观光;商务服务方面,正进行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为上海商用飞机项目服务,镇江港还进入上海港协作体系;民生服务方面,镇江医疗保险实现与上海的异地双向结算,今后更多的服务可以做到这一点。

  镇江概览  

  镇江市地处江苏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镇江的地貌大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以宁镇山脉、茅山山脉组成的山字形构造为骨架,山脉两侧有丘陵、岗地、平原分布。全市土地面积3870平方公里,河流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户籍人口289万。去年,镇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8亿元,同比增长13.6%,人均超过6700美元。(早报世博记者 龚菲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