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丽水三宝借世博推向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 09:51  东方早报

  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透露:“丽水三宝”等已入选长三角世博旅游线路

  1只2人高的“青瓷巨碗”居于展厅中央,通过光影技术,“河姆曙光”、“良渚筑城”、“西湖揽胜”、“钱江潮涌”等10幕实景在碗内一一展现。

  作为浙江重要的文化符号,“青瓷”元素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馆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青瓷巨碗”,浙江馆前厅的地面铺以钢化玻璃,下面是实物水景装置“曲水青瓷”;观众还可以用仿真技术制成的纸质青瓷碗喝上龙井茶。

  识者一般认为,相比白瓷,青瓷更为敦厚内敛,“只放着微微的光”。在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的办公桌上,就有这样一只青瓷茶杯。

  长三角南端、浙闽交界处的丽水市是著名的“龙泉青瓷”产地。在陈荣高眼中,上海世博会是集中展示中国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成就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国际形象的最好机会、最佳窗口。上海世博会不仅能让传统的“丽水三宝”(宝剑、青瓷、石雕)亮相“世界之窗”,对全国最早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的地级市丽水而言,更重要的是新兴的文化休闲旅游业将得到测试阶段性成果的平台和搜寻下一步商机的指针。

  山沟沟里长大,学的是林木专业,在省林业厅工作16年,到山区丽水工作也已14年,陈荣高自称“一生与山、林有缘”。用他的话来说,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欠发达是丽水最基本的市情,发展是丽水最大的任务。       

  丽水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保护区,下属9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4个进入前10位,庆元县更是位居全国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80.79%,人均水资源7376立方米。但另一方面,1.73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内,1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3573座,“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使丽水一直处于浙江的经济后发地区。去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相当的距离。

  正是出于既要维护好浙江的生态屏障,又要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考虑,去年,《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出台 ,提出使丽水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世博日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上海世博会将拉动沪苏浙GDP增长数千亿元。“华东绿谷”丽水如何用好世博会的机遇?将通过哪些形式参与?   

  陈荣高:上海世博会是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行的。从历史经验看,能给人带来内心慰藉的文化休闲产品往往成为抵御冲击的重要力量——1933年开始的芝加哥世博会就是这样的例子。就丽水来说,低能耗、轻污染、附加值高的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也符合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已占GDP的13.5%。可以说,文化休闲旅游业是丽水与上海世博会最具潜力的对接点。

  丽水的经济欠发达,文化并不欠发达,有浓郁的瓯越风情,摄影文化、巴比松油画文化、仙都黄帝文化、遂昌好川文化、庆元香菇文化、廊桥文化以及刘基、汤显祖等名人文化各具魅力,“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更名闻天下。目前,由仙都景区、景宁畲乡风情、南尖岩、遂昌金矿景区、“丽水三宝”、龙泉山旅游度假区组成的“丽水生态文化精品4日游”已入选“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为迎接世博嘉宾,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包括“大景区”建设,去年完成4个4A级景区创建,今年启动8个创4A景区,力争成功3-5个,并按“县县相通、景景相联”的要求加快景区道路建设等。 

  世博日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丽水现在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的“六城联创”战略。我们注意到,“六城联创”突出的是软实力,而作为浙江的欠发达地区,丽水又要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工业。这两者会不会冲突,如何拿捏其间的分寸?

  陈荣高:也有人跟我说,“把丽水的青山绿水保护好,就是最大的功劳”。这话不错。但丽水之难,就难在农民“增收”上。不发展经济,农民就不可能富裕,关键是解决好“在哪里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比如工业。丽水发展工业不是浙江改革开放前期的那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是集中在工业园区、开发区,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引进好的项目、清洁的项目。我们编制的《丽水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把全市分为优化准入、重点准入、限制准入、禁止准入4类区域,限制、禁止准入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5%。现在,9个县(市、区)和市本级各有1个工业园区,发展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并通过工业园区,将配套加工基地适当向重点乡镇延伸。

  世博日报:“长三角”的范围已扩至江浙沪全境。丽水在新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进程中如何定位?如何确立比较优势?

  陈荣高:“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一直是丽水对外开放的核心和重点。长三角扩容后,我们对丽水的区域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如我前面所说,“生态”是丽水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眼于进一步接轨长三角经济圈,必须进一步树立“高品质生态环境”就是稀缺要素、重要生产力的理念,以提高丽水发展的“生态含金量”,增强对新型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加快把丽水建设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功能型城市、个性化城市。 

  世博日报:作为浙西南城市,丽水位于长三角、海峡西岸两大经济区的交叉地带,“左右逢源”。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又处在两大经济区边缘,接受的辐射较少。您怎么看这个问题?面对南、北两大经济区,丽水的选择是什么?

  陈荣高:被东南两大经济圈覆盖,使丽水在成为长三角一员的同时也是海西经济区成员。如果因为是非核心地区而对区域合作不作为,就有被同时边缘化的危险;如果积极应对,同时利用两大经济区的优势,就能达到“双重借力”的效果。

  在积极融入长三角的同时,我们将加快接轨海西经济区,享受两大经济圈区域合作的收益,成为联接长三角、海西的中枢和纽带,并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两大经济区的互动。以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例,金(金华)丽(丽水)温(温州)高速铁路计划不久开工,通车后,从上海到丽水只2个多小时。往南,从丽水到龙泉的高速公路已通车,龙泉到庆元的高速公路年底动工,直通福建。我们到闽北浦城的高速公路也已进入前期,建成后可接上浦城到武夷山的高速公路。南北贯通,丽水发挥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交通物流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格局将为之一新。

  丽水概览  

  丽水2000年设市,辖1区1市7县。丽水的地貌以中山、丘陵为主,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第一高峰。

  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并称“丽水三宝”,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5.7亿元,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早报世博记者  张军 李云芳 )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