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博造就黄浦江新岸线 外滩、陆家嘴抢镜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4日 11:41  世博网

  世博网4月4日消息:海内外游客来上海有堂必修课,那就是在外滩欣赏黄浦江两岸的建筑景观。如今,这门必修课正在增加内容。

  据文汇报4月4日报道,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纵跨浦江南北两岸的世博园区建设也进入了收官阶段。不知不觉间,上海的浦江观景又多了一个新视角。世博会期间,园区两岸矗立的新景观万众瞩目,恐怕还要和外滩、陆家嘴抢抢镜头。

  连绵的白伞尖

  世博园浦江岸线上什么颜色最显眼?是白色,连绵的白色———这其实是江边码头伞篷的颜色。六座轮渡码头如此高密度地布局于浦江两岸,起伏的白色伞篷仿佛一朵朵伞花绽放,七八艘世博渡轮静静地在码头边待命,这一切构成了浦江上难得一见的景象。

  为了方便世博会参观者水路进出、穿行世博园区,有关方面在浦江两岸建设了轮渡水门工程。记者日前在实地踏访看到,轮渡码头已经竣工,售票亭、检票大厅、登船廊桥等设施也已准备就绪。轮渡水门工程的浦西岸线,东自南浦大桥,西至卢浦大桥,约2.9公里范围内建设了1号、3号、5号三座码头,浦东岸线自南浦大桥至后滩倪家浜的5.7公里内,建设了2号、4号、6号三座码头。世博园区总计有10个轮渡泊位、10个水门泊位及3个待泊泊位。

  世博会开园期间,水路将负责输送10%进园参观客流以及20%园内越江客流。等到那时,黄浦江上轮渡将穿梭往返,码头上也将游人如织,这些白色的伞篷将为候船的游客挡去酷日和骤雨,成为世博会期间的一道靓丽江景。

  意外的绿树林

  寸土寸金的浦江沿岸常见的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但在世博园这段浦江岸线上,记者意外地发现,设计者大方地把大片的沿江地域留给了绿地和园林。尽管天气还没有暖透,树枝上只是零星地挂着几点绿色,但到了世博会举行之时,这些绿色就将由浅变深地连成线、连成片,为这幅世博江景图添上浓浓的季节气息。

  根据世博园林规划者的设计,世博园区的绿地被分成了临江滨水带、夹岸疏林草地带、内河湿地带和庭院艺术带。从浦江南岸的2号轮渡码头出发往西走,就能依次穿越布局精巧的山水园、世博公园和后滩公园的大片绿地、湿地和树林。在树荫下、草地上,散落着各种造型独特的座椅、销售饮料的帐篷,这里无疑是世博会参观者休憩的天然大氧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占地面积约14公顷的后滩公园将在上海中心城区留下难得的自然湿地风光,几对水鸟在草丛中飞起飞落的景象恐怕是浦江新景中的最大惊喜。公园腹地有一条水系贯穿整个公园,在设计师的精心安排下,这条水系利用植物及水生动物等的自我净化功能,可以将浦江来水净化为三类水以供园林灌溉。流水所到之处,大都市里罕见的向日葵、芦苇、油菜等植物都生机盎然,参观者可以在后滩公园中感受一下难得的田园野趣。

  抢戏的展馆群

  世博园区里有大大小小展馆近百座,想在江岸的景观带上“抛头露面”并非易事。为了能多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和镜头,两岸的各大展馆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绝技来“抢戏”。

  “卡位”显然是在江边露脸的便捷途径。遥望浦东园区,日本馆、韩国馆、印度馆等国家馆尽收眼底;飞碟状的演艺中心、火柴盒般的世博中心也是浦东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卡位”,巧用颜色和形状也是“抢戏”的好办法。日本馆虽然地理位置已经非常优越,但是,日本馆特有的那种红藤色透着几分童趣,与周围冷色调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反差、更显醒目;浦西园区那边,中国航空馆卡通化的造型既像飞机又像贝壳,纯白的表面也让人过目不忘。

  令人吃惊的是,在浦西隔江望过去,大红色的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雄姿赫然在目。对中国馆的设计者来说,如何让中国馆从林立的展馆中脱颖而出颇费思量,因为中国馆的位置并不在浦江岸边,而是在离江岸约半公里的A片区,前方还有世博演艺中心等大型建筑的遮挡。那么中国馆是如何做到“后发制人”的呢?参观者走到中国馆面前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中国馆是“踮”起了脚尖才把脑袋伸出来———这要归功于中国馆特有的基座设计,地区馆所在的基座部分高度达13米,不仅让中国馆有了“居中升起”的寓意,而且为中国馆找到了纵向拓展的基础。建设者告诉记者,中国馆69米的高度将是浦东片区建筑中的制高点。

  当然,在整个世博园区内,要论“身高”还得数浦西片区的城市综合馆,这个由原南市发电厂厂房改建而来的展馆,包括了高达165米的烟囱,在各类现代时尚建筑林立的世博岸线上,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几分回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