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网12月30日消息:这两天,在国外留学的党员眭莹忙了起来。通过网络,眭莹与国内的党支部取得联系,并着手准备为街道编纂的《世博会引导手册》提供义务翻译。“没想到身处异乡,也能为世博会做贡献”,眭莹很激动。
同样忙碌的还有卢湾区委书记徐逸波。昨天,被称作“世博会前客堂”的卢湾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当好世博先锋”大讨论。徐逸波与广大机关干部一起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先后深入全区各街道社区,参与了这场“汇智”的大讨论。如何结合学实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党员在岗位上做标兵、在社会上做楷模,带领群众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经过讨论,广大党员解开了困惑、找准了定位、看明了方向。
设计岗位,强调创造性,确保“第一行动力”
紧邻世博场馆区的紫荆居民区共有164位党员。这些党员参与、服务世博的呼声很高,但以往只是“机械性”地参与一些维持秩序、清洁家园等志愿活动,“有热情,却没活力”。如何充分发挥这部分党员的才能与作用,打造一支有活力的“世博先锋”队伍?街道干部抛出了这个问题。
“为每个党员度身设计贴合实际的服务岗位,找定位、挖特长,让服务岗也成为兴趣岗”,这是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褚中平的大胆创新。目前,居民区党总支设计了社区平安、风采展示等十多个服务岗位,每个党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与——年轻、身体好的党员报名当起了“应急安抚志愿者”,有文艺特长、爱好表演的党员当起了“社区风采展示、接待志愿者”,年纪大出门不便的老党员报名当上了“社区建设智囊团志愿者”……每位党员平均报名参加了两项以上的志愿服务。
利用网络,构建远程支撑,打造“第一保障网”
近年来,卢湾大力打造服务外包示范区,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企业及人才入驻。随着“两新”党建工作的推进,发展出一大批优秀的“两新”党组织及党员。这些党员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却多数是“空中飞人”,常因为工作繁忙很难参与各类社区活动。怎样利用好这部分党员的“头脑优势”,为迎世博出力?这个问题引发了讨论会现场大家的热议。
“能否利用网络,把这些‘头脑’汇集起来,打造一个‘智库’?”五里桥街道工作者沈涓提出了大胆设想。据悉,五里桥将尝试建一张远程信息网,组织一批外语翻译能力强的“两新”党员担任热线“终端”——专为世博城市服务站点和世博人家接待提供翻译支持服务,并为社区世博工作提供各类资料及信息的搜集及翻译。这个系统一旦建成,工作繁忙、身处异地的党员照样能参与、服务世博,成为社区世博工作强有力的保障网。
关爱党员,添社区归属感,亮出“第一身份”
瑞金二路街道综合党委书记王静下基层走访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党员。但这些“口袋”党员普遍缺乏社区归属感,对参与社区事务兴趣不大,认为“亮不亮身份”没多大作用。怎样调动这一特殊党员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担当世博先锋?这成了王静思考最多的问题。
“通过关爱使‘口袋’党员增添社区归属感”,讨论现场,不少社区干部及党员纷纷建言献策。据悉,目前陕建、永嘉、瑞雪三个居民区联合试点成立了西南片区外来党员服务站,开辟活动室,提供健康、心理、就业等服务,将关爱送到外来党员家门口。外来党员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凝聚到社区党组织周围,有的甚至运用自身特长,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谢汶佳就是一名年轻的外来党员,如今他不仅当起了服务站站长,还亲自制作了动画,向居民宣传世博知识,举办世博竞猜活动,成了一名优秀的“世博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