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网12月3日消息:上海世博会将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上海高度重视世博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出了世博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PI)达到95%以上,重特大活动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的目标。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部门获悉,去年和前年两年,上海全年的API为89%左右,其中5月份至10月份为95%左右。截至昨天,今年的API值为93.2%,其中5月份至10月份超过96%。
明年,大量参观世博会的人流即将到来,天气情况也存在不确定因素,上海将如何保持空气质量的高水平?
十年环保行动打基础
上海敢于提出目标,底气来自于从2000年起便滚动实施的“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这一计划已进入第四轮。
10年中,上海通过燃煤设施的清洁能源替代淘汰改造了近6000台燃煤设施,创建了674平方公里基本无燃煤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3000余家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工艺落后的企业和生产工艺。通过工业区整治,把吴淞工业区初步建成为城市现代工业区;通过对落后化工产业的调整,使桃浦工业区从一个污染严重的老化工基地转化为现代物流中心。
上海还实施了电厂烟气脱硫和“上大压小”计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淘汰更新高排放的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国内率先实施了国Ⅳ标准,高污染机动车中环线内限行……
这些措施也有效控制了中心城区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通过落实建设施工、拆房、道路和管线施工、堆场、道路保洁,以及物料运输等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创建了728平方公里的“扬尘污染控制区”,减少了城区的降尘污染。
针对特殊气象有强化应急措施
尽管如此,实现重特大活动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仍是一项巨大挑战。
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就是可能影响世博地区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为了应对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上海制定了世博期间对各种污染情况下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
这个方案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和超标划分,分别采取常规、强化、应急三个层次措施———
常规措施是在环境空气质量可以达标的情况下,对已确定的电厂烟气、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整治项目加强监控,确保所有污染治理设施保持正常稳定运行。
强化措施是在全面解决常规污染因子的基础上,针对因二次污染引起的臭氧、灰霾等新型大气污染问题,实施一系列保证空气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的措施。
在世博期间,如果出现特殊气象条件,可能产生区域性污染,此时便要采取应急措施。主要有:高污染企业或生产线限产减排、未脱硫或未实施清洁能源替代的锅炉须使用低硫燃料、加强对黄浦江沿岸船舶冒黑烟的监管、停止各汽车修理企业、修理点、企业喷涂生产线喷涂作业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并进一步考虑实施部分区域的人工降雨,起到缓解空气污染的作用。
长三角大气污染联合防控
环境空气质量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任何一个城市都难以独善其身。当出现区域性污染时,也只有区域内所有地区共同采取措施,才能缓解污染状况。据了解,为保障世博会环境空气质量,上海市环保局已会同江苏、浙江两省环保部门,制定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工作方案,确定了从高架污染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空气质量联合监测、世博期间应急保障等四方面开展区域大气污染的联合防治,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共同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上海市环保局昨天表示,在世博会期间,将充分发挥由46个连续自动监测站和1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的作用,对各类地区进行实时监测跟踪,发布监测日报,在此基础上进行48小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