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陶然
晚报讯昨天,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分院获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三科仪器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出了比警犬鼻子更灵敏的人造“狗鼻子”——SIM系列爆炸物探测器。日前,这种仪器在本市轨道交通世博线路的各主要站点投入了应用,用于安全检查。可以预见,在明年世博会期间,人造“狗鼻子”将为上海的安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武器。
据介绍,嗅探警犬是目前普遍用于探测隐藏爆炸物的工具。然而,警犬训练起来难度大、成本高,每天的工作时间还有一定限制。因此,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制可以代替警犬的仪器。
从2005年开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上海三科仪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了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研究。在“863”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中科院和市科委的项目资助下,研究人员发明了分子印迹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设计、制备出一系列对常见炸药敏感的聚合物传感材料。这类特殊材料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当它们靠近爆炸物时,炸药分子会被吸附到聚合物纳米膜表面,导致聚合物的荧光亮度发生改变。一旦有了改变,专用荧光光度计就能检测出来,从而发出“炸弹警报”。
专家告诉记者,人造“狗鼻子”比警犬的鼻子更厉害。前者的分子印迹荧光聚合物传感材料既具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高选择性,又具有分子链聚合物对目标分子“一点接触,多点响应”的特点,这使得人造“狗鼻子”的荧光强度对被检物分子十分敏感。据悉,上海专家研制的SIM07、SIM08型爆炸物探测器的检测下限达到了0.1ppt,这意味着,10万亿个空气分子中只要出现1个炸药分子,探测器就能检测出来,这比训练有素的警犬还要敏感1个数量级。
SIM系列爆炸物探测器还克服了目前使用较多的离子迁移谱炸药探测器内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问题,对操作人员和被检测对象不会带来伤害,也不会污染环境。
日前,有关部门已将这种探测器用于上海轨道交通世博线路的各主要站点的安全检查。记者看到,人造“狗鼻子”和电熨斗差不多大小,在轨道交通站,安检人员拿着它接触一个个包裹,即能完成检测。除了世博会,人造“狗鼻子”还在我国的民航、银行和其他重大活动中获得应用,为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