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00天,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在黄浦江两岸拉开帷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华民族实现的又一百年梦想,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阶梯。(10月12日新华网)
号角吹响,大幕将启。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走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已听到了她的脚步声,仿佛看到了她的身影,感受到了她呼吸的气息。虽说离盛会还有200天,但2010年上海世博会,早已在我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伟岸、博大的形象:
大幕未启,一项纪录已经刷新。截至目前为止,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其中有51个非洲国家、44个亚洲国家、47个欧洲国家、16个大洋洲国家、35个美洲国家和49个国际组织。其中,有17个尚未与我国建交。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在经济不振的年代,盛会因凝聚人气、汇聚资源、孕育机遇,往往被寄予特别期望,其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在无形中被放大。人们不会忘记,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没有阻挡住4年后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的召开,相反,人们迎来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届世博会。它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表达了人类走出危机、走向复苏的勇气和信心。
历史何其相似。80年过去,又一场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世界。80年后的中国,一项项振兴经济的举措,牵扯着全球的视线。在这重启繁荣的节点,国际社会对上海世博会寄予厚望,作为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来说,他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又一次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战胜危机的盛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器”。
当今,全球65亿多人口,已有超过一半居住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浪潮,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以及一些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选得非常好,贴切而适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作为主题,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独创性,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抓住了当今全球关注点。通过上海世博会对这一主题的探寻,其必会在此找到鲜活的样本,其也必将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提供宝贵的镜鉴。
世博会的参展主体传统上必须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者首开先河,在上海世博园区增设一个小“特区”用来打造“城市最佳实践区”,首次给世界各地的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这个具有开创性的设想从申博阶段就得到了国际展览局的认可和赞赏。如果说世博园区的展馆展示是未来城市的缩影,那么“城市最佳实践区”则凝固了人类对当今城市的所有梦想。
网上世博也是上海世博会的又一亮点,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世博会作为实体世博会的导引、延伸和补充,既是实体世博会的网络版,又非简单的复制。目前已有1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网上世博会,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了国家馆日。网上世博可以弥补一部分无法到现场参加世博会人士的缺憾,增强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世博会的理念,同时也使上海世博会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办博改善民生是上海世博的承诺。2007年5月14日,在上海考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在听取世博会筹办工作汇报时特别嘱咐:要突出处理好举办世博会与上海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系,与搞好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与提高广大市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强调,一定要通过办博改善民生。
而实际上,上海在办博过程中也兑现了这种承诺。在迎世博工作中,注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让全市人民亲身实践和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各项窗口服务明显优化、城市管理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之初举办的又一大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正在海内外的广泛参与下,逐渐成为又一个“中国热点”、“全球热点”。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世博会,这个展示文明创造的竞技场,因为在中国上海举办而令人神往,令人寄予更多的期望。上海世博会必将在危机中凝聚世界的信心。再过200天,这届由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诞生的一切梦想和惊喜,正在眼下千千万万海内外“世博人”的辛勤双手中孕育、成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能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