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开屋里厢 笑迎世博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12:02  解放日报

  世博会的脚步近了,准备参加世博家庭接待的居民忙活起来了。

  才艺展示,陪同旅游,提供临时住宿……多样的接待形式探索,有着共同的展现目标:热情的上海人民,美好的城市生活。

  “作为解决世博会临时住宿缺口的途径之一,市旅游局将对‘世博人家’出台相关标准,予以规范统一,其基本原则有三:临时性、组织性和非营利性。世博人家不等于家庭旅馆,不是常态化的经营模式。游客需联系相关组织机构后,再由这个组织机构安排到各个家庭。世博人家本身不营利,对于家庭的相关消耗,政府将给予一定补贴。”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近日预先探营,看看这些“世博人家”,到底啥模样……

  接待家庭:闸北区临汾街道程叔雏家庭

  特色展示:摄影、温馨楼组

  三室一厅的房子,程叔雏打算拿出朝南最大的卧室,用来接待来沪观光的世博游客们,“这次有机会当一回世博的临时住宿家庭,是一生之幸事。”

  记者看到,18平方米的卧室布置得简洁、干净,处处透着主人家的巧心思。

  房内不仅有独立卫生间,打开朝南的落地窗,还有一个充满绿意的小庭院,“这是我家最好的房间,拿出来招待客人,让他们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友好。”

  程叔雏是名退休教师。他坦言,“原来上班时,感觉世博与自己不是最密切,现在退休了,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世博活动中,对世博这件大事越来越关注。”

  7月初,一份“世博接待家庭”居民问卷调查,通过社区报《临汾之音》投递到临汾社区2.5万多户居民的信箱,公开征询居民对于“世博人家”的建议和志愿。

  程叔雏拿到这份调查问卷,和家里人一商量,决定报名,“孩子搬出去住了,这里就我们老两口住着,硬件上应该达得到‘临时住宿’的要求。”

  提到家庭特色,程叔雏笑着说,除了自己喜欢摄影,到时候可与游客们互相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他所在的楼组是“十佳星级楼组”,一家来接待,全楼组参与。

  他告诉记者,他们一个楼组,有4户人家申请加入“世博人家”。“我们202室的居民烧得一手好素菜,厨艺不亚于功德林;601室的居民是越剧爱好者。到时候游客来了,我们可以共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接待家庭: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糜霞红家庭

  特色展示:沪剧、厨艺

  “需要的话,我们随时提供家庭接待。”在五里桥街道“五里人家”一日家庭接待的申请表上,糜霞红郑重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期待在世博会期间,中外来宾能够透过上海普通家庭这扇窗口,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的深厚情意。”

  “说起来,我们家庭还和世博有那么一点缘分。”糜霞红笑着告诉记者,丈夫赵化南去年写了一部沪剧剧本《露香女》,剧本的核心主题顾绣,正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获奖作品。而这台由茅善玉担当主演的沪剧也是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个献礼,“把上海特有的戏种向中外嘉宾介绍、推荐,相信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尽管只是递交了申请,但糜霞红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家庭接待,色香味俱全。”

  先让宾客饱耳福。“宾客进门,播放地方戏曲作为背景声。”宾客放松下来,接着介绍原汁原味的上海本土文化,“我还打算让老伴重拾放下十几年的书法,如果宾客感兴趣,可以一起切磋。”

  光听还不够。“不是我自夸,尝过我做的菜的人,都说好!”糜霞红烧得一手地道的本帮菜和川湘菜,“趁着接待任务还没有开始,我要好好研究一下菜单,到时候也要推出一套自家的‘世博菜肴’系列,争取让嘉宾们吃后回味无穷。”

  品过特色菜,还要陪上走一走。“我们这边离世博园区仅十分钟的路程,不远处的江南造船厂承载着百年工业文明,也是这一次世博园区部分场馆的所在地。”糜霞红是土生土长的老卢湾,在她的计划中,除了世博园区,卢湾区众多的名人故居、石库门里弄,以及繁华的商业街,都是值得向中外游客们推荐的好去处,“上午在我家做客,下午就陪他们逛上海,就像家庭一起出游的感觉,应该会很好!”

  接待家庭:黄浦区半淞园街道陶培德、周思言两家

  特色展示:联袂组合、中西合璧

  搞世博接待,各有拿手绝活。耀江小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拿来一份填得满满当当的“世博接待家庭”报名表,排在头一位的是陶培德家庭。夫妇俩已退休在家,一直热心于社区活动,一听到世博接待家庭招募的消息,他们便赶到居委会报名。

  “对世博,我们家一直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太太陈晓梅说。丈夫陶培德8年前就是远赴海外申办世博的一分子,家里堆的很多资料都跟世博相关。为了更“近”地参与世博,两年前他们特地把房买到耀江小区。“英文是我们家的接待特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外宾。”陈晓梅说,她们夫妇俩语言关不成问题,女儿现在外企公司服务,也有流利的英文会话能力。不仅如此,陶培德夫妇还有一个强有力的联袂接待家庭。

  周思言家也住在耀江小区,和陶培德家只是一栋楼之隔。周思言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9次获国际国内一等奖,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沪访问时,也曾买其手书。执着于书法几十年如一日的周思言,希望通过世博接待能为社会实实在在做点事。“书法是我的强项,我可以在老外面前露一手,展示一下我们的传统书法文化。”

  周思言饶有兴致地向记者描绘他的接待愿景:老外来了,倒上一杯茶、点燃一支烟,铺开宣纸,教他写字,兴头好的话一起酌酒品书,岂不乐哉?“当然啦,在我写字时,老陶他们可以帮我翻译,向老外介绍这字里行间的缘由、故事。”周思言还向居委会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购买一批白色T恤,由他在上面题字,赠送给世博期间来沪的各国友人,既可弘扬中国书法,又能体现热情好客。林龙全说,“将家庭与家庭组合起来,取长补短,将陶家与周家作特色组合,这样可将两个家庭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接待家庭:黄浦区半淞园街道裘可忠家庭

  特色展示:祖孙三代总动员

  “邀请世博来宾来我家做客,我们已经全家总动员,做足了准备。”家住黄浦新苑1号楼的裘可忠,报名参加了半淞园路世博社区接待家庭。说起接待特色,他亮出“三宝”。

  语言优势是裘家的敲门砖。69岁的裘可忠家祖孙三代,5个人中有4个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裘可忠曾经从事过外事工作,女儿在外企工作,小外孙虽然只有14岁,但已考出了初级口译。

  让裘可忠感到自豪的,还有他的一手好厨艺,“我的专长是做点心,小笼包子是我的拿手活”。黄浦新苑居委会书记方金娣说,老裘的烧菜手艺在小区里赫赫有名,用英语和外宾们交流一下饮食文化,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小外孙邹晓枫是家里最热衷各种公益世博活动的志愿者,前不久刚去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世博英语竞赛决赛,区里的迎世博公益广告大赛优秀作品中也有晓枫的大作,而他参加的“百米长卷画世博”活动已为自己获得了一张免费的世博会入场券,“我们祖孙都喜欢画画,到时我们要在外宾面前好好露一手。”前年,裘可忠家在特奥会期间接待了7个塞尔维亚特奥运动员和教练,“当时小外孙就给他们画了一个水彩三毛,大家直翘大拇指呢!”

  “迎世博,我们整个小区都在总动员。”方金娣告诉记者,黄浦新苑小区内张贴了迎世博的宣传画,除每周三组织学习世博英语外,还花了15万元改造了小区绿化,种了更多花草树木。

  每个家庭背后都有坚强后盾

  在五里桥街道采访时,一张特殊剪纸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右上角四个字:“我爱世博”,剪纸上孩子的头饰,由传统的虎头帽,改成了俏皮的海宝帽。“世博剪纸,还有扇子、串珠海宝等,都是街道志愿者们设计出的一系列世博衍生产品,将作为礼物,送给来做客的中外游客。”街道宣传科科长沈娟说。

  “我们将按报名家庭的住房面积、生活环境以及文化水平等,最终遴选出‘五里人家’接待家庭550户,其中‘做一日上海人’500户,家庭住宿接待50户。”沈娟表示,尽管选出的家庭有限,但每一户的背后,都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支持。

  知识不够?五里桥街道组织社区学校的资源,发动社区志愿者,为接待家庭提供世博知识、上海概况、旅游景点、接待礼仪、餐饮文化、急救应急等方面培训。

  为陪同旅游路线发愁?五里桥街道设计出了“五色之旅”。“金色之旅”让游客们享受“购物天堂”式的便利和妙处;“银色之旅”让游客们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红色之旅”串起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团中央所在地、名人故居;“绿色之旅”让游客饱览世博园区、滨水公园和绿地;“蓝色之旅”则为游客提供畅游黄浦江美景的机会。

  外语不行?“邻居们说了,找他们做翻译。”糜霞红老两口告诉记者,小区里懂日语的、懂英语的人都和他们说定,如果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行。

  在半淞园街道世博服务接待计划中,除了1000户世博接待家庭,还包括世博广场、世博街、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内的10个世博社区接待点,以及以居委会为基础,以各小区各类团队为载体的100个世博小区接待团队,可以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半淞园路的历史和现在。

  在临汾街道,6月底就建立了临汾世博人家服务中心。目前,临汾世博人家服务中心的服务框架、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正在逐步确立,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与旅行社进行接洽、安排入住、每日为“世博人家”配备日常用品、更换床单、接受服务咨询等。

  一家接待,多家支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各有“绝活”的“世博人家”,与您相约上海世博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