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车水马龙的喧嚣,此刻,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们却静静躺在徐汇区图书馆里。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上海是与世博并肩百年的同行者。”“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主办方负责人丁辉站在这些“老字号”前自豪地说,1851年起至1940年间,历代上海品牌在各届世博会上共获得相关奖励2000多项。
华生电扇、梅林罐头、双妹牌花露水……这些标记着上海民族工商业辉煌的老品牌,也同样在世博会上留下过闪亮的印记。回味这一切,也带来一份憧憬。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期待着与这些老字号重逢,也相信全新的上海制造会惊艳世界。
惊艳战果:百年摘奖两千
作为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丁辉和同事们正在致力于梳理上海产品参与世博会的历史脉络。结果,令所有人大呼意外。“从1851年至1940年间,算上奖牌、奖状、奖词,上海的各类商品共得了2000多项。”他骄傲地说。
正在徐汇区图书馆举办的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就是曾惊艳世博会的上海老字号的一次集体亮相。300多幅历史图片、90多件实物在与世博密切相连时,也诉说着上海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走在展馆里,三星牌蚊香、双妹牌花露水、美华利时钟,甚至大中华留声机公司灌录的唱片……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上海众多民族工商业品牌都曾通过世博会的舞台走向了世界。这其中,有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品牌已销声匿迹,但如冠生园、泰康、梅林等一批品牌至今仍点缀着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风潮嬗变:从丝绸到手工艺
纵览上海品牌登陆世博会的一百多年历史,参展的产品也默默诉说着国货掀起的海外旋风是如何变化的。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带着他的“荣记湖丝”登陆世博会,他成了“世博会中国第一人”,而“荣记湖丝”也成为上海品牌亮相世博的滥觞。此后,丝绸、瓷器和茶叶,始终是上海品牌、甚至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拳头产品”。
不过,到了1915年,中国的丝绸、瓷器逐渐被德国、日本赶超。印度、斯里兰卡产的茶叶也成了中国茶叶极大的竞争者。丁辉介绍,从这时起,替国人争光的国货就逐渐转向各类手工艺品。比如,上海土山湾制作的木雕宝塔曾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甲等大奖章,这也是世博会上的最高殊荣。翡翠大王张文棣打造的翡翠宝塔曾因其巧夺天工的技术三度获邀参加世博会,大获好评。
文化传承:2010年再续梦想
回顾上海曾经在世博会上留下的不俗印记,我们又对家门口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增加了一份期待。
有关专家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游客预计将达7000万人次,在历时半年的展会上,海外游客有机会在上海逗留较长时间,他们的大量支出将有力带动消费。这对于蕴含更多本土文化内涵的老字号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杏花楼集团和豫园已分别中标上海世博会的餐饮项目,将分别经营6000平方米和5000平方米的区域,为上海小吃和中国民间风味亮相世界“鸣锣开道”。
走出世博园区,老字号的身影也离我们不远。陕西北路在建的“中华老字号商业街”将集结三十二家老字号商铺;浦江镇的“浦江世博家园”则有二十余家老字号“抱团”;南汇将建“中华老字号品牌大道”;佘山也将出现八万平方米的“老字号”旅游商业区。
上海与世博会之间不仅在再续前缘。在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上,或许我们还能发现下一批名扬世界的“上海制造”。
展品链接
世博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后,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才随之浮出水面———早在1851年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上,上海就有展品参展世博会了。
原来,1851年春天,来沪闯荡的商人徐荣村偶然获悉了英国举办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消息,就立即将自己所经营的“荣记湖丝”打上12包,紧急运往英国伦敦。可是,由于“荣记湖丝”包装太粗陋,起初在世博会上并未受到西人的青睐。所幸徐荣村选送的湖丝乃丝中精品,加上
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最终质压群芳,获得“优秀奖”证书和奖牌,并获得了一枚纪念奖牌。
12包“荣记湖丝”使得中国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成功破题。徐荣村此后也被人誉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一届展会得四奖———商务印书馆在茅台酒摔碎后香飘巴拿马世博会的同时,来自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在同届世博会上一举夺得了四项大奖,堪称上海品牌在单届世博会上得奖数之最。
在本届展会上,商务印书馆的电镀铜版荣获“甲等大奖章(文艺馆)”,玻璃版获“乙等名誉优奖章(文艺馆)”,灯影片获“己等铜牌奖章(文艺馆)”,五彩信封信笺获“丙等奖词(文艺馆)”。
到了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商务印刷馆又获得三项大奖。两次世博会获得七枚奖牌,这在世界范围都是极为罕见的。
丁辉介绍,在以上两届世博会上,同样来自上海的中华书局也分别获奖。在当时,这两大出版社拥有世界上最领先的印刷设备。其在中国方块字、国画等方面的印刷技术独树一帜,他们所代表的上海最先进生产技术也随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三次参加世博会———
土山湾牌楼在上海展品亮相世博会的历程中,一个展品曾参加了三次世博会,并在流落国外近百年后终于回到了故乡。这就是土山湾牌楼。
丁辉介绍,目前,土山湾牌楼正在进行修复工程。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珍贵文物高5.8米,宽5.2米,为全柚木雕刻,是1912年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数十个孤儿在外国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历经一年时间雕刻而成。
1913年,土山湾牌楼从上海运往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世博会。1933年,土山湾牌楼再次参加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纪进步”世博会。1939年,土山湾牌楼第三次露面美国纽约“明日世界”世界博览会。
纽约世博会闭幕后,土山湾牌楼被美国商人当作艺术品几经转手,牌楼部分珍贵雕刻部件被人拆卸买走。直到1985年,一位北欧建筑师“出手相救”,买下已遭破坏的土山湾牌楼,并于第二年运抵瑞典。直到2008年7月,徐汇区文化局和瑞典方面进行了接触和洽谈。这位离家近百年的“游子”终于得以回家。
丁辉说,包括这座牌楼在内,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多项工艺美术品曾凭借着精良的制作工艺,参加了七届世博会。其中,以中国著名的86座宝塔为原型的木雕百塔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还一举夺得赛会最高奖———赛会甲等大奖章。
中国服装国际首奖———鸿翔旗袍鸿翔时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女子西服的特色商店,在当时的社会上流人士中口碑颇佳。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它也曾为中国争得荣誉。
据悉,在1933—1934年美国芝加哥纪念“世纪进步”世界博览会上,鸿翔送展的精制旗袍荣获银奖。这是中国服装业首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