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企业馆所处的浦西世博园区隶属卢湾区,而与企业馆只有咫尺之遥的卢湾五里桥街道又被称为世博会“前客厅”,从这里出发步行到世博园区只需5分钟!记者昨天从卢湾区了解到,五里桥街道已有80多户社区居民踊跃报名,争当“世博人家”。
祖孙三代同当志愿者
鲍淑英的家毗邻世博园区,从她家的窗户远眺便是建设中的世博场馆工地。老人说,每天望着这些建筑不断“长大”,一家人参与世博的热情也变得空前高涨。
69岁的鲍淑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她的先生袁亚杰50年前从长沙水利学校毕业来到上海,跟码头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了,世博会来了,老两口就加入街道志愿者协会,都成了社区的志愿者。
“每天,我们会在社区里逛上一圈。一路走,一路看,有垃圾,我们就捡起来;看见有人在乱扔垃圾,我们就劝阻一下。” 鲍淑英说,他们天天劝、时时劝,再铁石心肠的人也被劝得不忍心破坏环境了。
在两位老人的言传身教下,鲍淑英的女儿、外孙女也成了世博志愿者。社区举办世博才艺展示,女儿会充当临时翻译;小区里新修了“无障碍通道”,外孙女小蕾会拿着抹布去擦通道栏杆。如今,这一家子正期待着成为“世博人家”,全家上下都在认真学习世博知识和英语会话。
夫妻主打“文化牌”
对于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家住瑞南新苑的赵化南和糜霞红夫妇也满怀信心:“我们要让国外友人体验中国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向他们推广既传统又独特的海派文化。”
糜霞红尽管已退休在家,却因为上海世博会而成了“大忙人”。参加社区文明劝导队、角逐“世博一日游家庭”、教授居民制作海宝手工艺品……过去两年中,她参与的世博相关活动已不下百次。糜阿姨说,能在家门口参与世博会,她“乐在其中”。
记者问这对老夫妻谁为世博做的贡献更大?“当然是我们赵老师!” 说起自己的老伴赵化南,糜阿姨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去年在美琪大戏院火热上演、反映上海与世博会历史渊源和上海市民对世博会人文情结的大型沪剧《露香女》的剧本正是出自赵化南之手。赵老师神采奕奕地说:“现在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有关世博会的小品剧本,争取能尽快与上海市民见面。”
目前,糜阿姨已有了一个全盘计划:“我打算教国外友人动手做中国的传统纸花,让他们享受到做手工艺品的乐趣,也让国外友人了解一些中国百姓的生活情趣。” (早报世博记者 俞凯 通讯员 杨济诗 孙霞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