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
市委书记邵占维接受专访表示:世博带来提高国际化水平等三大机遇
温州概览
温州位于中国环太平洋西岸18000公里海岸中段,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交汇处,是浙江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2万,为浙江“第一人口大市”。2008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4亿元,增长8.5%。
由温商创建的均瑶集团成为世博会特许商品经营商,美特斯·邦威将作为中国服饰业民企的代表亮相“民营企业联合馆”,“礼品、徽章之乡”苍南30多家民企拿到世博会近15亿元国际订单……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在接受世博日报专访时说,温州商人早已未雨绸缪,分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蛋糕”。
温州濒临东海,先民多以航海或“讨海”为生,濒海而居、航海谋生的传统也孕育了温州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吃苦耐劳、善于应变的精神特质。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和温州人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颁发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兴建第一座农民城,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现温州商道、文化千载难逢的良机。”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说。
“世博经济”三大机遇
世博日报:上海世博会将给温州带来怎样的机遇?“温商”又获得了哪些商机?
邵占维:上海世博会对温州有三大机遇:一是市场机遇,世博会将产生巨大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温州企业可以抢到一定的份额;二是展示机遇,温州很多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打响区域品牌;三是合作机遇,促进温州有实力的民企与国际著名企业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温州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温投资。
温州企业家已经各显神通、主动参与,力争在“世博经济”中赢得先机。我举几个例子:均瑶集团成为世博会特许商品经营商;美特斯·邦威将作为中国服饰业民企的代表,亮相民营企业联合馆;今年5月,全国“礼品、徽章之乡”苍南县有30多家民营企业拿到世博会近15亿元的国际订单。此外,温州市农科院栽培的美国蓝莓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特供水果,温州正康实业公司凭借多项薄壁不锈钢专利连接技术,揽下世博中国馆的给水系统管材供应订单。
世博日报:上海世博会参观者将达7000万人次,很多人有到周边城市观光的打算。温州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邵占维:温州是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境内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岩岭原始森林、南麂岛海洋生物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面积占温州土地面积1/4;又是中国山水诗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源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文化底蕴深厚。
今年以来,我们在温州举办了“对接世博与旅游营销——2009沪苏浙旅游市场论坛”,在上海举办了“走进温州——大型生态山水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和“百万上海人游温州”活动。目前,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列岛等“温州山江海生态山水商务旅游精品线路”已被列入沪苏浙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黄金旅游线。下一步,将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项目开发、配套服务等方面下工夫,打响“时尚之都·山水温州”的旅游品牌。
温商在沪投资超2000亿
世博日报:温州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交界处,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以及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的开通在即,温州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接下来,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方面,温州有什么规划?
邵占维:我们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开展了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政府交往层面,温州与苏州,上海黄浦区、宝山区结为友好城市(区),与其他许多城市也有经常性的合作、交流。民间推动方面,温州成立了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上海分会,并在长三角各城市建立了温州商会。目前,有40多万温籍人士在长三角创业,不少温州企业在上海、江苏建立分公司、研发信息中心和产品销售中心等。温州每年还选派领导干部到无锡市、上海浦东新区挂职锻炼,每年组团赴上海参加中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去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连云港、温州等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产业联动、技术互补、市场互通、合作共赢”的原则,宽领域、全方位地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要素集聚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中心,在长三角城市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博日报:目前在上海经商创业的温州人有21万、创办企业2万多家,温州将如何引导、利用这股力量?
邵占维:温州人有“重商兴工”的文化传统。温籍企业家是温州人与温州精神的结合,向来有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胜困难的本领和魄力。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长三角龙头,是温州人在外创业创新的重要集聚地。目前,温州人在上海经商创业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一些著名民企如正泰、德西力、红蜻蜓、均瑶等在上海都有较大投资。
在沪温籍企业家是温州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独特优势。我们将引导在沪温籍企业家把自身发展与促进上海和温州的发展统一起来,把上海的技术、人才、信息、金融等优势转变为企业成长的营养,做强做大。同时,引导在沪温籍企业家回温投资,把新理念、技术、管理和人才带回来,回报家乡建设,促进在外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的良性互动。
上半年经济数据好转
世博日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温州民营经济现状如何?
邵占维:危机确实对温州经济有很大影响,主要反映在企业订单不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下滑。但我对温州企业率先突破困境有信心。我曾说过两句话:“困难从来不是平分的”,当前国际市场萎缩,但仍然是“庞然大物”;“在同样的困难条件下,温州民营企业办法比人家多、信心比人家足、活力比人家强”——善于在压力中迸发活力、在困境中闯出新路是温州人的品质,也是我们率先走出困境的根本。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曾用开工量、用电量、订单等为依据,满怀信心地说温州经济正在回暖、复苏。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温州经济的运行状况逐月改善,工业生产转好趋势开始显现,企业家信心指数等先行性指标明显好转。当然,回暖、复苏是相对去年经济严重下行而言的,当前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我对温州率先走出困境仍然充满信心,庞大的温州人市场营销网络、坚实的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敢为人先且特别能创业的企业家群体、雄厚的民间资本实力、灵活的民营经济体制机制都是温州率先走出困境的优势所在。
世博日报: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发展后,温州将如何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邵占维:在全力克服困难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宏观形势变化和经济周期性调整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我们将推进1645平方公里的温州沿海产业带、40平方公里的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打造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主引擎;以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滨江商务区开发为抓手,建成公司总部、金融机构、购物中心集聚区;实施汽摩配、泵阀、电气、船舶、风电装备等10个特色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方案,抓好风能、太阳能等120个转型升级重大项目落实,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100家龙头企业和30家上市公司,形成“百亿航母、十亿板块、亿元群体”;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和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中小企业“千星工程”,促进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早报世博记者 陆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