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的吴建民,代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并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上海世博。8年后的今天,上海世博会倒计时已不到300天。出任过中国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等不同职位的吴建民,对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又怀着怎样的心情与期待?
“我对世博既期待又不安”
侨报:吴大使,您好!非常高兴您能在这个时间接受采访。作为上海申博前线总指挥,在这个时刻,您的心情如何?您对上海的期待是怎样的?
吴建民:世博会是件大事,中华民族盼了100多年。中国人第一次参与世博,是在1910年,但一直到2010年才举办世博,因此,对这样的大事,当然高兴。从现在到世博会召开,不到一年了,什么心情?当然是期盼的。就像诺盖斯讲的那样,希望这次的世博能成为一个里程碑,希望上海世博会能不负众望,期望是比较高的。但任何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当你对一件事期望过高时,总会有些不安的心情在里面。
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期望很高,世界人民的期望很高,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满足中国、世界的期望呢?这里肯定有不安的心情。我想不安的心情我有,正在办世博的同志也有。这种不安的心情好不好?我想还是好的。不安,就会怕做不好,就不会掉以轻心,就不会觉得稳操胜券,就会想怎么做才能做好,所以不安的心情也可能是件好事。
侨报:您认为上海举办世博的优势是什么?
吴建民:当年我在递交申请的时候,一共有6个国家参与竞争,后来阿根廷因金融危机退出。要说服人家投你的票,必须把你的优势讲清楚。当时我和上海的有关人员说,这个优势一定要讲出来,要把站得住脚的拎出来,不是那种虚构的东西。当时我总结了四大优势:
第一是主题。世博会在历史上,从未提出以城市为主题。现在世界的变化、城市化速度在加快,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这个速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面临很多问题。怎么去做,这是主题优势。
第二是国家的优势。世博会到现在,都是在发达国家举办,而到上海,到中国,还是第一次进入发展中国家举办。这标志着世博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迈进。
第三是国家所处现状的优势。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不仅给中国,还给世界都带来了好处,中国快速的发展全世界都获得利益。这不是非常好的吗?世博会可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果再借助世博这么一个大的活动来支撑和推广,中国会发展得更好,中国得利,世界获益。
第四是文化优势。上海是中国开放早的城市,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当时的政府是反动的, 但是由于上海这个特殊的地位,使各种文化共存,而且海派文化还有进一步发展。我曾经在国际展览局会议上讲过,我说你们要看文明对话,那就到上海去,上海是各种文明对话、各种不同文明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的一个典范。这是第四大优势。
现在过去7年多了,再看这四大优势还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世博应是中华老字号的展示平台
侨报:我们听到老字号企业的一些声音,他们认为,世博会没有老字号参与将是不伦不类的。您怎样看待老字号对世博会的意义?
吴建民: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试问,没有老字号,城市生活会美好吗?我有个看法可以告诉企业,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世博会要有一个场合,让上海的老字号甚至全中国的老字号都来展示。因为很多老字号在城市里,因为有它们的存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吃穿行用都有,它同时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一种体现。这种展示在过去全中国都没有搞过,如果能在世博会把这些老字号集中展示出来,不仅向中国展示也向世界展示,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搞外交的要动脑子,有时候到院子打太极,可以使人心宁静。太极在世界传播,使世界各国了解到了中华文化。有一年开运动会,我看到几百个中国人、外国人一起打太极,那个场面非常祥和。所以我觉得,老字号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它含有真善美,是全人类都喜欢的东西。但是,中华文化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在一个新的层面的复兴,好的保留,传承发扬。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曾经很辉煌 ,为什么现在落后了?说明其中还有不好的东西,它导致了我们的衰落。我们现在又重新崛起了,说明我们把这种不好的东西去掉了。
侨报:老字号是不是还可以承担一些外交功能?
吴建民:外交是国家的事,但外交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有感情的,所以很多老字号的东西就容易发挥作用。一种产品如果被作为国礼,本身承载的就是一种文明。
我记得我在当大使的时候请法国总统希拉克吃饭,作为一个大使,能把总统请到自己的官邸吃饭,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就从吃说起。他说巴黎有家餐馆,很好,问我去过没有。我说没去过。他说他去过。我问那里鸭子做得怎么样。他说做得不够地道。我说要吃地道的到我们那里去。2000年,希拉克访华,先去扬州,再去北京,访问完送行的时候,他对我说,“我答应你,一定到你那儿吃饭去。”2001年,他来的时候,我请他在扬州吃饭。
中法建交45年,只有两次这样的机会,大使请总统吃饭。另外一次是我的前任蔡方伯大使请希拉克总统吃饭,也是这样。希拉克喜欢中华文化,希望能向当时的江泽民主席要一幅字画。落实了这一要求之后,蔡大使告诉希拉克,说字画我给你带来了,请你来我的官邸吃饭,希拉克就同意了。(特约记者/梁诗苑 本报记者/王晓波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