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钱出力建言献策 华侨华人与世博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6日 16:16  上海侨报

  为向海外积极宣传、推介上海世博会,在北京出席第八届侨代会的一部分中国侨联海外顾问和委员,将在会议结束后赴上海参访,并出席将于7月21日举行的“华侨华人与上海世博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这次活动由中国侨联主办,上海市侨联协办,中国侨联和上海市的有关领导将出席活动。

  海外华侨华人一直是参与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重要力量。在申办过程中,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争取了相关国家的支持;在筹办过程中,他们不仅出钱出力,捐建中国馆,还利用身在海外的优势,积极向世界推介,使更多的各国朋友一起来关心、支持、参与上海世博会,为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而不断作出新的奉献。

  捐建中国馆

  作为东道主,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备受关注。目前,面向海内外华人公开征集的中国馆设计方案已经确定。“既然是中华智慧,就应该广泛听取全球华人的意见,这个智慧应该来自全球华人的头脑。”世博局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华人建筑设计专家参与中国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聚集全球华人智慧、打‘中华牌’,具有深远意义。中国馆是中华民族风貌的集中展示,将备受全世界瞩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表示。

  在2007年9月日本神户开幕的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上,上海世博会组织者首次发布了中国国家馆定向捐赠的信息,欢迎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企业在内的全球华人共建中国国家馆。此后,海外华侨华人纷纷捐款捐物参与中国国家馆的建设。

  小语种志愿者

  上海世博会需要一定数量、符合世博会需要的小语种翻译志愿者。得知这一情况后,华侨华人纷纷以不同形式表达了积极参与世博、担任小语种翻译志愿者的愿望。上海市政府侨办向40多个海外侨团发出征募小语种翻译志愿者的征询函,得到了众多华人社团的积极响应。除了小语种之外,还有不少大语种国家的侨团报名,如澳大利亚上海同乡会等。以个人名义提出愿意担任世博小语种翻译志愿者的华侨华人也为数不少。

  世博局新闻发言人徐威表示,全球各地有众多华侨华人向世博局表达愿意担任海外志愿者的愿望,其中既有年轻的第二、三代华侨华人,也有在海外生活多年的老华侨,还有些华侨华人为自己的子女报名,希望能够借此活动增进孩子对祖(籍)国的了解。

  最好的推介平台

  “全球华侨华人将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好的推介平台。”徐威在接受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时曾作出如上表示。

  “上海世博会推介是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我们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国家、城市去开展推介活动。”徐威表示,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在宣传推介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他们熟悉所在国文化习惯,所运用的推介方式切合当地实际,能取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南非30万华侨华人为大力宣传推广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于去年11月成立了南部非洲上海世博会推广组织委员会,并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大型图片展、上海世博会大型推介会、上海世博会知识问答竞赛、中南关于上海世博会机遇论坛等,吸引了大批南非政界、企业界及各界人士,在南非掀起了“上海世博热”。 

  今年5月29日和6月1日,南部非洲上海世博会推广组织委员会分别在南非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和著名旅游城市开普敦举行了两场声势浩大的推广活动,在南非再掀“上海世博热”。而在之前的5月27日,推组委还在博茨瓦纳进行了大型世博会推介活动,近千人出席。

  南部非洲上海世博会推广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曹行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展期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被认为是一场全球“经济、科技、人文的奥林匹克”,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年伟大成就的重要机遇。“从中国申博成功的第一时间起,我们南非华人就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世博,了解世博。”

  另据了解,旅居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华侨华人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上海世博会。他们都坚信,像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也将会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的世博会。 

  爱的纽带

  2008年4月29日,美籍华人乔文安于向上海世博会捐赠了1909年美国西雅图市举办的“阿拉斯加-尤康-太平洋博览会”的丝巾纪念品。丝巾四周印有51个参展国的标志,其中包括当时象征清朝政府的龙纹旌旗,这是中国参加世界性博览会的有力物证。乔文安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捐赠,带动其他华侨华人向上海世博会捐赠类似的珍藏品。

  “上海世博会,就像一条爱的纽带,将海内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紧密相连,让所有华夏儿女都翘首企盼。上海举办世博会,海外华侨华人都十分激动,都希望尽一分力。”美中经济促进协会前理事徐德清表示。

  “海外华侨华人一直是上海世博会倚重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热情令人感动,他们的智慧令上海世博会筹备更加完善完美,他们的力量让上海世博会更好更广地走向世界每个角落。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海外的华侨华人,几乎每个月都接待几批来自海外的华侨华人社团或个人,倾听他们对世博会的建言建议。同时,让他们带回更多的材料,以更好地向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宣传上海,宣传世博会。”近日,上海世博局官员对海外华侨华人之于世博会的贡献,作出如此评价。(本报记者 陈江松    )

  新闻链接:华人世博史上的第一人

  王韬:开眼看世博第一人

  说起首届世博会,人们总能想起宏伟的“水晶宫”,但亲眼见到“水晶宫”的中国人就屈指可数了。晚清思想家王韬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个。不仅如此,这位人称“中国睁眼看世博第一人”的才子还是第一位在牛津大学演讲的中国人。

  李圭:参加世博第一人

  王韬只是走马观花地在法国参观过巴黎世界博览会,真正第一次走出国门专程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叫李圭。

  1876年5月13日,李圭带着一名翻译乘船离开上海,经日本,约一个月后到达美国旧金山,然后从那里改乘火车抵达费城参加了世博会。

  张謇:世博实业第一人

  早在1900年,张謇曾“拟东游考察”,后因故未能成行。1903年1月,徐乃昌转来了日本驻江宁领事天野巷太郎的邀请书,邀请张謇和东南其它名流参观日本于1903年5月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当年4月27日,张謇东渡,于29日抵达长崎。据张謇在日本考察期间的日记所载,他先后8次前往博览会参观,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以求发展自己的实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