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长毛光烈接受专访表示将深度参与世博,希望和上海一起当好东道主。
在长三角城市中,与上海渊源最深厚的非宁波莫属——1/3的上海家庭源于宁波;80%的宁波人有上海亲戚;曾在中国商帮发展史中写下浓重一笔的“宁波帮”也多在上海起家。从1843年上海开埠引发宁波移民潮以来,两地渊源已逾百年。而这出“双城记”业已从血缘与人文的维系,扩延至区域经济领域。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30年,宁波就是借助上海的产业转移而发展起来的,“宁波人总说,中国100件服装中有12件是宁波生产的。但如果上海轻纺业不向宁波转,有宁波的发展机会吗?我看100件中1件也没。”
所以,上海的发展良机也常被宁波视为契机,尤其在世界第一跨海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去年通车后,使隔湾相望的宁波与上海的陆路距离缩短120公里,将宁波拉进上海“2小时经济圈”。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宁波冀望凭借其最大资源——深水良港,与上海携手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对于上海世博会,深度参与的宁波希望和上海一起当好东道主,向世界展示全面开放、城乡协调、文明发展、前景美好的魅力城市。
“机会”、“借助”——这是专访中毛光烈所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要借助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要在上海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造的各种机会中开展合作。”毛光烈说,这是自己在宁波当了5年多市长的最深体会。
世博期间“周周有活动”
世博日报:在参与上海世博会上,宁波是如何谋划的?如何使接轨世博工作与城市特点、发展相适应?
毛光烈:世博会期间,宁波主要承担两项工作,一是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案例,即“宁波滕头馆”;二是承办“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
滕头案例是唯一入选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乡村案例,它已于6月底开工,预计10月底交付布展,届时,一座古色古香的生态展馆将亮相最佳实践区北部,彰显宁波“江南水乡、时尚水都”的地域文化特色。“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明年5月16日在宁波举办,将是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
此外,在世博主题体验之旅方面,宁波重点推出“世纪大桥”之旅等十大精品线路。宁波还将进行展会对接,已安排一批大型会展节庆活动,努力做到在世博举办期间“月月有项目,周周有活动”。
世博日报:宁波希望向世界展示怎样的城市形象?
毛光烈:“宁波滕头馆”的主题是“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展示的宁波奉化滕头村是“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我们希望借滕头村展示宁波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就,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向农村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宁波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1,是全国最低的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也让农村生活、农民生活更美好。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总之,通过世博平台,我们要展示全面开放的宁波,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宁波,文明发展的宁波,有美好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宁波。
推出人文历史体验之旅
世博日报:具体而言,世博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机遇?如何利用?
毛光烈:我对世博会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点:交流理念、参与展示和共享成果。
世博会不仅是集中展示各国经济、科技成就的平台,也是交流科学理念和先进文化的平台。文化是发展之魂——宁波应借此机会学习各种先进文化和发展经验,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宁波理应与上海一道当好东道主,积极参与世博。作为“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承办方,我们一定把论坛办好。希望通过这次主办,进一步推动宁波新农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共享成果”不仅是共享前面所提的发展理念、模式和经验,而且可以借机发展经济。世博会在经济发展上,给宁波提供了很好的与国内外加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肯定要利用这一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旅游经济、知识经济,推动服务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例,世博会是全球顶级盛会之一,也是旅游盛会。宁波将从打好亲情、文化、休闲三张“世博牌”出发,推出一批体现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的世博主题体验之旅。如镇海区的后大街文化以“阿拉的幸福生活”、“阿拉的小城故事”为主题,旨在唤醒城市记忆,弘扬宁波帮文化,用文化灵魂营销城市。
世博日报:“宁波接轨世博总体方案”提出,在发展世博经济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与特色,在与世博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上与上海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这种优势互补,宁波是怎样筹划的?
毛光烈:接轨世博,效果不仅体现在举办期间,世博准备工作期间和结束后一段时间,都会对宁波的经济与社会带来拉动效应。
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战略呼应,我们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会展业定位。世博会有20000个项目,按组委会要求,一半以上由周边城市举办,宁波可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及国际化合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展览、会议等活动,同时结合传播宁波传统文化,举办节庆活动。
宁波二产比重较高。随着能源紧缺加剧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宁波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接轨世博,可以有效吸引国内外客商,构建以会展业为龙头的进出口贸易服务体系,扩大宁波会展、物流、经贸、信息、金融和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加快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步伐。
宁波要借助上海的优势
世博日报:宁波与上海人缘相亲、地缘相近,长期来交往密切,去年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两地距离进一步拉近。宁波如何继续加强与上海的区域合作?
毛光烈:宁波与上海不是“打架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所谓竞合,合作的意义远大于竞争。
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中,上海是长三角龙头、亚太国际门户核心。全世界看长三角,首先要看上海。
具体到两地合作的主要任务,其实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给出明示,也就是长三角3个定位。一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要借助上海人才、科技、教育优势,实现转型发展和提升发展;二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宁波要借力上海,依靠自己,努力提升,向高端服务业发展。此外,宁波要更好地接受上海辐射和产业转移。
世博日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4月发布,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作为港口城市的宁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毛光烈:关于“两个中心”的意见给了上海许多政策,也给了宁波很多机会。宁波要借助上海的优势,学习它在国际航运保险、国际航运金融上的经验,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
宁波概况
简称“甬”,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三角南翼。据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宁波的城市性质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港口是宁波最大资源,2008年宁波港实现货物吞吐量3.6亿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2、全球第4;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达1084.6万标箱,保持中国大陆港口第4,全球第8。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64.1亿元,增长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