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博会日益临近,上海城市道路“阵痛期”对公众的出行影响也随之进入了临界点。既然高密度、大面积的占路施工无可回避,那么我们只能期待交管部门能最大限度挖掘现有道路资源,听取公众建议,以优化道路的通行状况。从本周起,晨报将联合上海市交警总队,针对中心城区10条典型路段,每周走访一条路,带着读者关心的话题和交警队长一起聊“路道”。
看似不起眼的上南路,在未来6个月后,将拓宽升级为拥有双向10车道、直接对接“世博轴”的景观主干道。可是,在大密度开挖、先天河道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近期,这条车流量接近饱和的道路,已成为浦东西南地区市民高峰通行的难言之痛。
带着沿线市民的呼声,记者走访了值守上南路交通的浦东交警三大队。
高峰过桥需15分钟
从上南路1994年竣工通车,家住浦东杨思的邹师傅便一直在关注着这条道路的变化。一年前,邹师傅驾车从“华丰小区”出发,只需20分钟便能沿上南路、耀华路、卢浦大桥进入市区,而最近大半年,同样的路线往往需要近40分钟才能走完。已习惯于比以往提前20分钟上班的邹师傅向记者表示:“到处都在开挖,原先笔直的上南路弄得像驾校的考场,开车要绕来绕去,还要留心那些乱停载客的三轮车,我想知道,上南路啥时才能恢复以前的通畅?”
上周五早高峰,记者对上南路(杨思路至耀华路段)进行了实地观察。在川杨河桥南侧引桥处,大量前往市区方向的机动车排成了长龙,但因桥面施工,此时能够通行的车道仅两根,这座跨线桥便成了上南路北向交通的第一个瓶颈。记者计算了一下,驱车从杨思路口到德州路口,约1公里的过桥路程,需要一刻钟才能通过。过了川杨河桥,上南路的交通仍不通畅,这是因为在德州路、成山路、昌里路沿线路面开挖施工,至少又有3处工地影响了上南路的平直通行,车辆只能减速绕行,全路段始终只能以30公里以下的时速行驶。
全线通畅还需6个月
浦东交警三大队大队长顾向民分析称,在地图上,浦东西南片可以横跨川杨河的南北向三条主干道中,上南路是位于核心位置的一条,居民密度高,是杨思、三林、上南地区市民进入市区最主要的道路。由于目前西侧的济阳路配合中环线施工,更加剧了上南路的交通压力。目前,该路段共有公交线路46条,在早高峰时段,路口的交通流量高达每分钟70辆次,全线处于满负荷通行。按计划,今年年底前,上南路将从目前的6车道拓宽为10车道,成为直接对接“世博轴”的景观主干道。但在此之前,市民仍需克服高密度施工占路的影响,接受阶段性拥堵的现状。
已被施工占路压缩路幅的上南路最怕发生车辆事故,顾向民告诉记者,高峰时段只要有一辆车抛锚、停靠,3分钟内就会堵死整条道路的通行。因此,疏导上南路的关键对策还是快速处置、高效排障。为此,三大队在高峰时段不仅投入了机关警力上路值守,还在7.8公里的上南路辖区内,增加了机动巡逻警力,在道路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排堵。(罗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