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之都”并不是严格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模式。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借助2010年世博会创造的重要机遇,上海打造“创意之都”正当其时。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16个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之都”称号。“创意之都”包括文学、电影、音乐、手工艺与民间艺术、设计、媒体艺术和美食共七大门类,上海正在努力申报其中的“设计之都”。“创意之都”并不是严格的学术概念,它是一种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模式。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发展。1991年以“发现的时代”为主题的塞维利亚世博会的举办,促使原本市容面貌、基础设施和交通都十分落后的塞维利亚成了西班牙现今经济、科技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第4大城市;2006年,塞维利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创意之都”七大系列之一的“音乐之都”称号。
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已申报成功的“创意之都”经验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凸现“以人为本”,契合“创意之都”发展的宗旨。上海世博会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倡导建设更美好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许多国家馆的设计理念都突出了“城市”和“以人为本”。比如荷兰馆打造“快乐街”,体现人们在城市中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卢森堡馆以“森林中的城堡”为设计理念,体现对生态城市生活的向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增强的形势下,城市正从主要依赖自然客体资源发展,转向着重开发人类主体资源、努力解放文化生产力,重塑城市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强调广泛开发人的创造力,让人们更多更好地享受先进的文化成果,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食粮和各种营养。
上海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环境提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多方面,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但眼下上海的人文环境还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高端创意人才缺乏。据介绍,上海世博会筹办难觅本土创意人才,尤其缺乏多媒体设计人才。因此,上海要以世博会为契机,学习和借鉴已申报成功的“创意之都”的经验。比如“设计之都”柏林,为创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卓越的基础设施,设计师、服装师、摄影师和建筑师等在柏林很容易找到办公空间,而且有较低的居住成本、便捷的网络通信、设计艺术的公共交流平台以及包豪斯博物馆、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等激发灵感的文化场所。
举办世博会将使上海文化更加兼容并蓄,打造“创意之都”的土壤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将推进城市科技创新,为打造“创意之都”创造更好的基础。作为“创意之都”支柱产业的创意产业,是文化、科技、产业和市场的完美结合。科技创新将可改变城市经济领域中各类要素的相对价格,使人们的偏好结构发生变化,也重新塑造人与人之间的激励结构,为头脑风暴式的文化创意大释放提供条件;同时,科技创新将推动信息成本持续降低,为文化创意对城市经济领域的全面渗透提供方便。世界上已被命名的“创意之都”,都广泛应用了网络传输、数字化、通信卫星等高新技术。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化、中华文化、长三角文化和海派文化交流的盛会,由此形成的文化多样性将是“创意之都”的灵魂。世博会集中展示全世界最精华的创造,让人们领略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和未来走向。上海世博会将以建筑、音乐、歌舞、影视、雕塑、摄影、实物展示、学术报告、现场辩论等多种形式,促成世界文化的大汇集;同时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包括融合于上海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稻作文化和海派文化等等。
“创意之都”要有文化的多样性,多样化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吸引来更多的创意人才和企业、形成庞大的创意群体,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更多的创意。实现文化多样性,需要这个城市有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使上海文化更加开放、更加兼容并蓄,进而更加丰富多样,成为打造“创意之都”的厚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