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残疾人的无障碍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 11:14  中国网

  2008年9月6日,残疾人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以此为契机,北京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无障碍设施改造。如何使残疾人如同健全人一样在这个城市里方便地生活、工作,重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生活、就业、沟通方面介绍残疾人生存状况的改善,并讲述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动人故事。

  用残疾的身体实现奥运的梦想

  9月6日至17日,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对于全世界的残疾人来说,这12天的体育盛会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各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精英们将汇聚北京,在奥运赛场上用顽强拼搏,书写出人生的辉煌。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也正在厉兵秣马、抓紧训练,他们要在家乡向世界展示,自己同样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在五环旗下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盛玉红:23年铸造出的奥运金牌

  2004年9月,在雅典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最终夺得了冠军。既是球队教练,又担当主攻手的盛玉红激动地说:“雅典残奥会圆了我参加奥运会的梦。”然而,为了实现这个梦,她走过了一段曲折、艰辛的路程。

  盛玉红10岁时来到江苏省南通市体校练习排球。经过8年的训练,她被选入国家青少年排球队。父母不忍女儿练球太辛苦,多次建议她放弃,但盛玉红都表示要坚持下去。因为,打进奥运赛场已经成为她最大的理想。

  然而,命运却向盛玉红露出残酷的一面。在训练中,盛玉红的左腿不幸受了重伤,医生不得不将两颗12厘米长的钢钉植入她的伤处。当时,20岁的盛玉红如同跌入了深渊,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作为健全人重返赛场,她的奥运梦终结了。盛玉红回忆道:“那时,我都想到了去死。”这个打击困扰了盛玉红三、四年,但也让她深切地感到,排球是她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

  既然做不了运动员,就去当教练,盛玉红考取了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专业。2002年,盛玉红的事业迎来新的转机。江苏省组建残疾人坐式排球队,盛玉红被任命为总教练,带领一群残疾运动员,坐在赛场上打排球。她一边研究新的技术,一边鼓励队员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一年后,她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江苏省女子坐式排球队夺得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冠军。比赛一结束,盛玉红就被调入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当教练兼主攻手,目标是进军雅典残奥会。

  雅典残奥会上,盛玉红取得了成功,望着自己经过23年的奋斗才获得的金牌,她感慨道:“奥运会的魅力在于,只要你付出了坚持和努力,就会得到收获。”5年后,37岁的盛玉红和她的队员们向北京残奥会发起冲刺,希望在祖国举办的奥运赛场上让自己的梦想更完美。

  王晓福:独臂掀起泳坛风暴

  20岁的小伙子王晓福,是中国残疾人游泳队的领军人物。说起他的战绩,真是让人称奇。在世界和全国举办的多次残疾人游泳赛事上,王晓福共获得了30多个冠军,1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特别是2004年雅典残奥会,未满16岁的他一人独揽3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媒体称他掀起了“晓福风暴”。

  1988年,王晓福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6岁时意外遭到高压电击,失去了右臂。当人们表示惋惜时,王晓福记住了妈妈的一句话“只要有志气,一只手的人并不比两只手的人差”。王晓福13岁那年,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来到他的家乡,选拔运动员。这个手大、脚大、个头高的男孩被挑选到昆明市参加游泳集训。仅仅经过一年的训练,王晓福的成绩就相当于经过4年系统训练的正常运动员的水平。他的教练评价说,这个孩子先天条件好、悟性高,只要参赛,必拿奖牌。

  2002年,14岁的王晓福首次出征阿根廷世锦赛,一下子夺取了5枚金牌,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然而,面对鲜花和赞誉,他开始骄傲起来,训练不再专心,沉迷于电脑游戏,与教练也发生了摩擦。王晓福的成绩开始出现滑落,在一次他最有把握的100米自由泳比赛中,居然连决赛都没进入。失望、懊悔、烦闷和不服气交织在一起,扰乱着王晓福的心绪。就在他处于有可能跌入谷底、也有可能重新奋起的关头时,教练对他说,不要忘了妈妈的希望。这句话点醒了王晓福,他又回到游泳池,在全身心投入的训练中找回了信心。2年后,当王晓福从雅典残奥会最高领奖台走下时,他说:“是妈妈和教练让不幸的我获得了幸福。”

  4年前,王晓福作为中国唯一一名雅典残奥会火炬接力手,在爱琴海边进行了圣火传递。如今,北京残奥会就要召开,有人问他是否会亲手点燃主火炬时,王晓福腼腆地回答,不敢奢望有这份荣誉。而提到即将展开的泳池大战,这个小伙则一脸豪情地说道:“我已经准备好了。”

  2008年7月17日,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产生,332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将角逐本届残奥会,这是中国自1984年参加残奥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只有15岁,参加包括马术 、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赛艇、帆船、盲人足球等20个大项的比赛 。虽然,这些运动员有80%以上是首次参加残奥会,而且多数是业余运动员,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登上北京残奥会的领奖台。

  生活无障碍

  家住北京和平里街道兴化社区的耿大爷,前些年因为脑血管疾病造成下身行动不便,只能拄着拐杖蹭着走。再加上家住9楼,平时没有家人的陪伴,他要到楼下去晒晒太阳都很困难。

  2008年,社区开展重残家庭无障碍改造活动,耿大爷家也报了名。经过社区和街道的筛选,耿大爷家成为第一批无障碍改造的试点家庭。没过多久,就有无障碍设施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来耿大爷家访问,根据他家的住房结构和个人需求,设计、修建了走廊的助步扶手,以及卫生间的淋浴座椅。此外还给耿大爷配备了一台助步器。这样,他就能扶着助步器乘电梯,到院子里散步,走累了还可以从助步器上放下临时座椅,坐下休息。作为无障碍改造的一部分,社区内楼宇的台阶旁增建了坡道,以便利耿大爷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据社区居委会介绍,这些改造是完全免费的,所有费用由区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承担。

  中国目前有8200多万残疾人,政府为关心残疾人的事业和生活,从国家到各省市、县和乡镇,都建立了各级残联组织,专门为残疾人服务。

  从2006年的全市120个重残家庭无障碍试点改造、到2007年的5000家,今后这项无障碍改造工程还会走进更多残疾人的家庭。其改造项目不仅有扶手、坡道、浴室座椅,还有防滑地砖、低位灶台、以及为聋哑人服务的闪光门铃、闪光烧水壶等,种类多样。

  以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近年有了很大进步。从2006年起,每年的改造项目都有1000多项。目前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奥运签约宾馆、定点医院的无障碍设施都已经比较完备,其他公共场所、交通工具、旅游景区的无障碍化建设正在陆续进行。

  在这些项目中,最受关注的除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就是公交系统的无障碍建设了。以往肢残人士坐轮椅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十分不便,必须有人帮忙搬上搬下。现在地铁中设置了轮椅升降平台。公交车上装有电动踏板,踏板放下后,会在车门口形成一道斜坡,残疾人可以自己推轮椅上车。

  如今硬件设施逐步到位,接下来还需要社会公众给予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比如,无障碍公交开通后,残疾人很高兴地坐着轮椅去乘公交车,却发现有些司机和售票员不习惯使用电动踏板,觉得耽误时间、容易出故障,于是仍旧自己下车去帮忙抬轮椅,无意中给残疾人增加了“会给别人添麻烦”的心理负担。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导盲犬的使用上。2008年初,来自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lucky”成为北京第一只上岗导盲犬。它的到来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百姓的关注,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值得推广的好事。然而,没过多久,lucky的主人平亚丽在面对媒体时,却表现得十分忧虑。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公共场所都不允许lucky进入,公交车也不能上。社会大众对导盲犬的认识不足,使lucky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9月6日,残疾人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云集北京。希望这次活动会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残疾人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这样,北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无障碍城市。

  就业无障碍

  今年32岁的远东因为出生时的医疗事故,导致腰部以下瘫痪。因为行动不便,他只上了几天小学就被劝退,只能在家自学,然后每个期末爸爸背着他去学校参加考试。就这样,他靠自学读完了小学、中学乃至大专课程。他最擅长的是电脑编程和网络技术,因为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行动自由。

  拿到大专毕业证以后,远东开始考虑找工作。但由于从小在家学习,和社会接触较少,他对找工作没有什么自信,只在网上发了几分简历,并不十分上心。他说:“在家里大家都当我是正常人,也不帮我什么。但是到了工作单位就可能被人同情、受人照顾。一想到这个就觉得很难受,有点自卑。而且打电话、待人接物这种事我也不太会,到了新的地方,能不能自理也不好说,所以总想再等等。”

  这一拖就到了2002年,远东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班。那是他第一次在没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在外生活。他说:“去之前我特别紧张,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出去会不会出什么事,上厕所、上下楼梯不方便怎么办。去了之后,发现这些问题我自己也能处理,而且身边好多像我一样行动不便的人,他们都特别乐观,特别独立。于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有信心了。”

  回京后,他更积极地寻找工作。发简历不行,就主动给公司打电话,毛遂自荐。经历了几次面试失败后,他终于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在公司,为了避免自己的轮椅妨碍大家乘电梯,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公司,避开上下班高峰。除此之外,他和一般公司职员做同样的事情,享受同样的待遇,这让他十分满足。

  以往,残联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主要作用,就是介绍他们进入福利企业,或是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让他们被当地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在中国,政府要求残疾职工占职工总数不少于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互联网的存在也为他们提供了和健全人一样工作的机会。于是,对于现在的年轻残疾人来说,残联给他们的最大帮助,是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家门,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培养自信。

  此外,对于那些缺少工作技能的残疾人,残联还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就业。2008年,北京市在150多个街道、社区兴建了残疾人“温馨家园”,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开展文体活动、培训职业技能。

  在东华门街道的“温馨家园”,共有7、8位智力残疾人定期在此学习编织、缝纫技术。培训教师都是社区聘请的前幼教人员。这些培训不但是免费的,而且为鼓励学员参加培训,还奖励他们每人每次5元钱。他们制作的手帕、毛巾等产品,会在定点商场的专柜销售,无论能否销售出去,都会发给他们“工资”。很多常年在家的智障人士在此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收入,高兴得跳起来。这种欣喜与满足,将成为他们步入社会工作的动力。

  沟通无障碍

  在北京鼓楼西大街的一个四合院里,有一间30平米的小屋,名叫“心目影院”。影院里的设施很简陋,只有一台电视、一台DVD机、一支扩音器和几十把椅子。每到周六,都有盲人从北京各处赶到这里来听大伟讲电影。

  大伟讲电影缘于3年前的一个晚上。那天,大伟家来了一个盲人朋友。当时大伟正在看美国电影《终结者》,见朋友来了,就一边看一边配合着电影原声讲给他听,告诉他屏幕上正在发生的故事。谁知讲完之后,那位盲人朋友竟然激动地把大伟抱起来转了好几圈,还高兴地喊着:“太棒了,我能看电影了!”没想到自己做的一点小事能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喜悦,这让大伟萌生了办一家盲人电影院的念头。于是,便有了心目影院。

  给盲人讲电影,关键是要弥补盲人在视觉信息上的缺失,让盲人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比如一位名叫李桂珍的盲人,不知道什么是绿色的山丘。大伟就讲,在山上右边是石头,左边是草和青苔,青苔是滑溜溜的。通过这些描述,她就像摸到了绿色一样。

  为了讲好电影,大伟每次讲解前都要把影片看上三遍,记下需要重点说明的片段。为了体验盲人对世界的感觉,大伟经常戴着眼罩出门散步,回来之后就会对讲电影有一些新的想法。

  盲人们都特别喜欢听大伟讲电影。大伟说:“每次给盲人朋友打电话说要讲电影,他们都很激动,连说‘好哇好哇!’其实,盲人非常想和别人交流,跟社会沟通。”他还说,起初很多盲人整日呆在家里,不修边幅,来听电影的时候穿着很久没洗的衣服,都有味了。后来通过听电影这么个活动,他们渐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也开始注重外表,穿衣干净整洁了。

  大伟的心目影院为盲人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可喜的是,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一公益活动中来。大伟的心目影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义务讲解电影。此外,他们举办了“假如给我三天黑暗”的体验培训活动,帮助健全人理解盲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2008年2月,“心目影院”推出广播版。每天下午播出半个小时,以四天为一个周期播放一部电影,或一期访谈节目。在这档节目的制作团队中,既有健全人,也有盲人参与后期剪辑制作,真正实践了“残健同行”。

  对于残疾人来说,造成他们和社会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沟通不畅。因此政府和民间团体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旨在加强残疾人和健全人的沟通、交流。比如社区组织的残疾人学习活动,比如大伟的心目影院,比如校园里的手语学习社团……好在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为残疾人获取外界信息提供了便利。即使行动不便、长年在家,也可以随时了解各方面的最新消息。即使是盲人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语音软件上网,“阅读”有声读物。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文:高原 沈晓宁)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