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舍茨
我们要更多地考虑世博会的长期影响。我们希望,在尽可能保证世博会顺利运营的前提下,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展馆所在地以及其他设施的建设,都遵循着一个非常清晰的“后展会”策略,即要在世博会、举办城市和地区间,达成双赢。
在最初筹备博览会伊始,我们就遵循了一个清晰的长期策略——将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十年计划,浓缩在这个两年的世博项目里。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世博结束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城市是一个先进的、提前享受到了需要很多年规划和发展才能享受到的好处。
最终,虽然访客的人数比预期的少了许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汉诺威博览会的盈利状况。11亿欧元的投资,汉诺威博览会最终带来了接近13亿的回报,这也使得汉诺威博览会成为了历史上少数几个能够盈利的博览会之一。这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举办城市和邻近的地区,但这也同时间接带动了整个德国的旅游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对于世博场馆的再利用问题,这一直都是所有主办方的一个难题。一开始,我们就幸运地将汉诺威原有的一部分展会设施加以利用,结束之后不仅可以恢复其原来的用途,更增添了许多先进设施。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水平的“大集市”,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参展国,花费巨资建造了辉煌的展馆,就如同电影的布景一样,根本没有办法在展会后进行再利用。
我们不能忘记,在竞选世博举办城市和世博会结束之间,有长达10年的时间。这期间全体居民的集体参与讨论,它使得人们建立和加强了一种对生活的城市的责任感。
世博会当然是一次显示科技创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和风景的契机。之所以过去150年里,仍然有这么多的城市竞相希望成为世博会的主办城市,原因在于——人。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人,在这里相遇、交流、享受,品尝来自不同国家的食物,欢庆节日——没有任何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这是世博会的精髓所在,这也是我参加过这么多次博览会,印象最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