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睁眼看世博第一人

睁眼看世博第一人

王韬

睁眼看世博第一人
王韬

  说起首届世博会,人们总能想起宏伟的“水晶宫”,然而真正能够亲眼见到“水晶宫”的却没有几个,而亲眼见到“水晶宫”的中国人更是屈指可数。晚清思想家王韬就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个,不仅如此,这位人称“中国睁眼看世博第一人”的才子还是第一位在牛津大学演讲的中国人。更巧的是,这位王韬还和明年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

  王韬,1828年生人,初名王利宾,字兰瀛,江苏人士,18岁时考取秀才。1847年,王韬到上海探望父亲,顺便参观了伦敦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墨海书馆。在当时,活字版印刷机对中国书生来说,还是一种很新鲜的玩意儿。王韬面对着按字母次序排列整齐的活字架,以及一天能印几千本书的印刷机大发感慨。一年后,王韬得到机会,留在墨海书馆,担任麦都思的助手。

  当时,英国教会认为早先马礼逊翻译的《圣经》中包含太多俚语,决定重印《圣经》。麦都思得到了这个重任,而作为麦都思的翻译,王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逐字逐句对照原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1850年新约翻译完毕,1853年旧约翻译完毕。这部《新约》被称为“代表译本”《圣经》。代表译本由于中文通顺,被英国圣经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采纳为海外标准本,短短6年间已经印行11版,成为在中国最广为流行的圣经译本。王韬功不可没。

  太平天国事发,受新思想影响的王韬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长官刘绍庆出谋划策。李鸿章到上海后知道黄畹就是王韬,以“通贼”罪下令通缉。王韬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1862年在英国领事馆人员护送下搭乘一艘怡和洋行的邮轮亡命香港。在港期间,王韬收集关于香港的资料,留下了很多关于香港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1867年,受外国友人之邀,王韬乘轮船启行。取道新加坡、开罗出地中海经意大利抵达法国马赛,开始了他在欧洲的漫游。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伦敦的王韬有幸见识到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晶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别小看这简单几笔,但却已是用中文描述“水晶宫”不可多得的记载了。

  在英国期间,牛津大学校长特邀王韬到大学以华语演讲,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学者在牛津大学演讲。王韬谈到中英通商的历史,谈到孔子之道,据记载,“是时一堂听者无不鼓掌蹈足,同声称赞。”

  1870年王韬返港,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20多年的上海,定居在沪北吴淞江滨的淞隐庐,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直至终老。 (罗  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