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扬州漆器曾获世博银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 14:03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世博记者 陶宁宁 

  琼花烂漫的扬州自古便是锦绣繁华的所在,它孕育了二十四桥畔明月箫声下的诗情画意,也孕育了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品。

  漆器便是这里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在仕宦商贾的庭院楼阁中,在寻常百姓的桌案柜台前,甚至在近百年前海外博览会的展台上都曾有过它的身影。扬州的漆器,早已与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密不可分。

  历史可追溯至战国

  扬州漆器的“足迹”可以一直追溯到2400多年前。在博物馆,不难找到那些曾被作为随葬品的精美器物。1967年,在扬州邗西湖乡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圆盘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以木制卷坯作内胎,髹朱红漆,盘上彩绘云水飞禽的图纹,色彩艳丽清晰,足以彰显出早期扬州漆器所具备的高超工艺水平。如今,它正静静地躺在扬州博物馆中,接受着赞叹。

  到了汉代,扬州漆器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扬州近、远郊出土的万件漆器和残片中,我们便可一窥端倪。无论是食具还是用具,无论是文房还是兵器,即便是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品,皆不乏扬州漆器,而它的工艺也逐渐衍生出了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等。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正如诗中所描绘的,唐代的扬州已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同时,它又是唐代重要的对外港埠,是常住外国人就达到数千之众的东南沿海大都会。而此刻,扬州漆器也成了进贡和出口的抢手货,经济的繁荣使得能工巧匠云集,彩绘、雕漆、夹纻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细,漆器被列为当时扬州的二十四种贡品之一。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予安禄山和其他臣僚。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使,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不仅仅是唐朝人对扬州漆器情有独钟,它的技艺也同时传播到了日本等其他东方国家。

  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如果说扬州漆器始于战国,兴于唐宋,那么它的鼎盛时期便在明清。毫无疑问,这与扬州本身的富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扬州的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扬州的人口为50万,这个数字当时已高居世界第六;扬州盐商资本相当于整个国库储备,缴纳的盐税则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8%。彼时的扬州,是巨商富贾云集的城市,是财富和奢华堆积的地方。空前的富裕引发了对于物质和文化的更高追求,对于漆器的精益求精成了一种必然。

  在明清时期,扬州漆器不但恢复了自宋宣和以后一度失传的漆砂砚工艺,以色彩丰富的彩贝制作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镶嵌在漆面上的点螺工艺也乘势兴起,漆艺名师卢映之、王国琛等人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扬州独有的地方工艺品种。

  漆器也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相较于隋唐,它在明清宫廷中更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据乾隆十五年、三十六年、五十四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扬州所贡漆器,就包含了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的如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的如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漆器的内胎材料则囊括了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多种名贵木材。

  扬州漆器

  康乾盛世的光华一如白驹过隙,而扬州的繁荣也一度伴随着颓败的清王朝走向没落。乾嘉年间的挥霍无度,让盐商们失去了昔日的底气;道光之后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银价飞涨、经济萧条;太平军几度攻占扬州,亦使漕运受阻,本已千疮百孔的扬州盐业更是雪上加霜。

  那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盛景,高朋满座、雅士云集的风流,如同过眼烟云。然而,昔日的繁华却留给晚清扬州一种格外浓重的怀旧情感,对于这样一座古城来说,或许没有什么能够比摩挲文物、追忆旧事,更能抚慰笙歌散尽后的辛酸;没有什么能比把玩研盒、擦拭匣藏,更能排遣琼花凋谢时的悲情。

  这也就无怪乎即便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清,扬州漆器依然能够繁盛不息,即便到了各种新思潮涌入的20世纪初,传统的漆器工艺依然能够走出国门,站到重洋之外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的展台上。

  梁友善打“怀旧牌”

  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奖的便是创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的扬州老字号——梁福盛漆号,它的全称叫“梁福盛仿古漆玩”,既是仿古,又是漆玩。

  据说,梁福盛漆号的店面就坐落在扬州辕门桥北段。这是一座仿古雕花的门楼,有两进坐西朝东的铺面。

  店堂檐梁至柜台之间,有一块乌亮的黑漆大招牌,用厚螺钿拼槟榔纹嵌成“梁福盛”三个斗大阳文。沿梁悬挂金字横匾一面,镌刻着“梁福盛仿古漆玩”七个大字。左右是一副刻漆楹联:“福我家邦艺通中外;盛兴基业名振东西”,恰好将“福盛”二字嵌于联首。这招牌匾额上流露出的那股怀旧而又风雅的意味不言而喻。

  在清末民初时期,梁福盛在扬州漆器业的地位可谓不可撼动。民国14年(1925年)修撰的《江都县续志》中有一段话:“漆器自卢葵生后,为扬州特产,销行甚广。其仿制最善者,近为梁福盛。郡城各肆岁销银币约三万,而梁福盛居其半焉!”

  梁福盛的创始人叫梁友善,在百业萧条的晚清扬州,梁友善却选择了漆器这一看似无关乎国计民生的行当。而事实证明,梁友善准确地把握了时人的心态,打响了“仿古”、“漆玩”的旗号。

  彼时,梁福盛一年的漆器产量达万件。两江总督端方为祝贺慈禧60寿辰而进贡的一堂花鸟屏风,就是请梁福盛制作。这一屏风,由60多名漆工耗时两年完成,价值高达白银两万两之巨。    

  梁体才开拓海外市场

  20世纪初,梁福盛传到第二代梁体才手上。梁体才青出于蓝,除了是一个出色的漆匠,他更具备了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当时人少有的开拓眼光。当时,津浦铁路刚刚筑成,上海一跃而起,成了新的东南大都会。梁体才当机立断,将销售的重心偏向上海,每旬至半月就有一船漆器运往上海,再从上海销往海内外,年销量达到二三万件。

  梁体才开创了梁福盛全盛时期,雇工多至二百余人,其中多为技艺高超的匠师。在20世纪初,他便能将目光转向海外,1915年送梁福盛漆器参加巴拿马世博会便是他的大手笔之一,而梁福盛漆器也不负众望捧得银质奖章,更令扬州漆器名扬四海。

  除此之外,梁体才还是当时少有的直接和外国人交易的扬州商人。他曾培养内弟谙熟英语,常驻上海,与外商直接交易。正是有这样的经营理念,在国内,梁福盛与福建沈绍安齐名,占据了中国漆器业的龙头地位;在国外,他把扬州漆艺远传到西欧北美,引得无数海外人士赞叹。

  但好景不长,梁体才逝世以后,由于其子梁国庆患病,无法主持家业,只得由其母高氏打理。梁福盛作坊的规模从数百人逐渐减至几十人,家道开始中落,在1948年歇业了。

  不过,扬州漆艺的发展并未因梁福盛衰落而止步。2006年,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世博会荣誉榜】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扬州漆器始于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兴于唐宋时期,并于明清年间达到鼎盛。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扬州梁福盛漆号的漆器参展,并获得银质奖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