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万头攒动,这次博览会的辉煌使历届博览会黯然失色。
博览会的中心饰物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它模拟的是铁的晶体结构。与实际的原子结构比较,这个模型是实际的20万倍。它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
这次博览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博览会,在战争的废墟上,人不但要重建家园,而且要重建自己对进步的信仰。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这是人类的择善固执。
由于反对核试验的呼声越来越高,1958年秋天,核大国暂时中止了核试验。人类不愿意再犯一次错误,再来一次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人类的战争结束了。
一切似乎都可以重新开始,但有两样东西留了下来,一是在欧洲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是在亚洲上空曾经升起的那团炽热的蘑菇云。
这两样东西使人类所珍视的所有价值变成虚伪,以前的和平背后露出的都是丑脸。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纳粹分子把犹太人送入死亡,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屠杀,纳粹的说法是“为了自卫”,为了自卫,向那些手无寸铁,凄惶无助的人射击。在这次屠杀中,“最光彩的人”都扮演了最不光彩的角色。在狂热的计划中,人们不再相信和平,不再理会生命的价值,从欧洲到亚洲,强势的集团大开杀戒,倒在血泊中的不只是前一刻还在呼吸的生命,还有起自15世纪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这个沉痛的记忆将伴随在以后的世纪,只要人存在,这个记忆就不该抹去。
原子弹呢?它将科学的另一张脸露了出来。原子弹制造的核心人物奥本海默力图阻止这可怕的发明施之于人,但他失败了。爱因斯坦沉痛地告白:“如果有下辈子,我宁肯去做一个自来水修理工。”
人的进步是艰难的,而人的精神却是不屈的,而对着自己、他人和自然,在战后的废墟上,人类终于开始反思。
在1958年前,人类共举办了20届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到1958年平均每5.35年一届,而最长的等待就是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与上一届之间,是19年的空白。
1958年的世界博览会仍然是在欧洲举办,从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起,博览会只在发达的西欧和北欧以及新大陆举办。直到1970年的大阪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才算“欧风东渐”,有了亚洲的气息,但作为主办国的日本,仍然是西方富国俱乐部的要角。从主办国来说,真正有了转折的是1993年的大田世界博览会,韩国是第一个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发展中国家。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后的35年,世界博览会的世界涵义才丰富了一些。
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当世界博览会的会址落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后,我们才可以完全地相信,世界博览会与全世界同在。